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村庄就是大舞台
· 三位文化
能人的速写
· 乒乓球是我们的“村球”
· 网友留言
· 农民合唱团唱出名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鄞州区李家洋村1100多人中有300多人打乒乓球,
其中有70多名“种子选手”。他们自豪地说——

乒乓球是我们的“村球”
本报记者 李月红 鄞州区报道组 章燕飞
  喜欢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新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却很少有人知道容国团的教练傅其芳,而在傅其芳的家乡——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乒乓俨然成了“村球”:一个仅1100余人的李家洋村,有300多人打乒乓球!

  这个周末,笔者走进李家洋村活动室,2张乒乓球桌已经挤得满当当,旁边还有20多个村民正摩拳擦掌等着上场。村民们告诉笔者,每晚6时开始,这间100平方米的活动室就挤满了人。不少村民忙完工作或农活,都会来活动室打上几局。

  “村球”历史

  说起乒乓成为“村球”,中间还有一段历史。今年42岁的村民徐兴龙,从小就爱好乒乓球,1999年,他花200元钱买了一张旧乒乓球桌放在村办公室三楼,吸引了不少人来打球。前年,村办公楼另有用处,球桌被“请”了出来。他又自掏腰包租下村里4间民房,安装专业灯光,重新添置了两张5000多元的乒乓球台和计分牌。经过一番打理,这个小球馆看上去有模有样了。

  球馆重新“开张”后,来打球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徐兴龙免费当起了教练。两年下来,他已经培养了70多名“种子选手”,并组建了一支“神龙乒乓球队”。“别小看我们这支‘草根球队’,可是打出名堂了。”徐兴龙扳着指头算开了:在全市的农民运动会上捧回季军奖杯、参加宁波市乒乓球甲级联赛、有的球员还代表宁波到省农运会上参赛……

  乒乓“外交”

  “草根球队”的名气大了,不少来切磋技术的球友还成了业务上的伙伴。村民陈伟是宁波一家涂料企业的销售代表,经常随球队参加比赛,结识了同样爱好乒乓的国内最大注塑机海天集团负责人,几个回合下来,陈伟的球技得到该集团负责人的赏识,一举拿下集团80%的粉末涂料供应订单。这事被队友们戏称为“乒乓外交”。

  不仅本村人爱上打乒乓球,外地人也赶来凑热闹。来村里打工10多年的江西籍电焊工金立华,得知村里有乒乓球室,他成天在活动室附近转悠。教练徐兴龙看在眼里,每晚主动陪他练习。两个月下来,金立华爱上了这项运动,连春节都在活动室里打乒乓球。

  乒乓队伍扩大了,徐兴龙琢磨着找一个大点的场地。目前,村里正帮他申请一个40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室。得知不少参加“种文化”百村赛的村子各有绝活,徐兴龙正计划成立象棋、台球、篮球等协会,争取在比赛中一显身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乒乓球是我们的“村球” 本报记者 李月红 鄞州区报道组 章燕飞 2007-4-3 48256F32002924A6482572AB002A6C9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