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聂伟霞 通讯员 李琳 张建平) 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育菇房取代了破旧低矮的草棚,机械化的生产代替了原始的手工劳动,田头的菇农成了机械操控员。这些天,庆元县五大堡乡廿五筛义农种植场的菇农采用“农庄型”模式生产的食用菌将陆续销往全国各地。
自2002年以来,庆元已建成7个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核心基地,24个核心示范村。去年,生产各类食用菌9000多万段,实现产值2.19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农庄型”生产基地里,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制种、菌棒制作、采收、烘干或保鲜、加工等5个专业环节,每道工序由基本固定的相应人员承包完成,提高了操控人员的熟练程度。廿五筛义农种植场场长吴家业说,以食用菌接种工序为例,一般菇农一天可以接种600段,而基地专业接种的工人一天可接种1200段,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标准化的香菇菌棒生产流水线建成后,使菌棒成品率、产量和产品价格都比以前提高了10%,生产成本却降低了10%。
在发展“农庄型”食用菌产业的过程中,庆元县坚持节约木材与保护环境并重,化废为宝,形成了食用菌经济循环链,年节约木材10万立方米,废菌棒利用率达100%。同时,充分利用木材加工后的下脚料、锯木屑等废弃物和秸秆等作为生产原料,从而改变了山区传统的食用菌种植模式。
庆元县食用菌“农庄型”生产基地分别按有机、绿色、无公害以及企业标准规模生产,实行统一规划、专业生产管理模式。目前,全县有3万多菇农参与基地专业承包,每年在自家门口就可获得1万多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