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莫斯科3月26日电 (记者 刘芳 廖雷) 国家主席胡锦涛26日下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双方同意遵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和精神,做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不断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提高两国关系水平,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健康稳定发展。
胡锦涛表示,2006年是中俄关系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两国共同庆祝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在中国首次举办了“俄罗斯年”。两国关系继续在高水平上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国高层领导人交往频繁,双方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一批大型合作项目陆续启动,各领域合作均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双方密切配合,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胡锦涛指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开始第二个10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重要机遇和广阔前景。我们愿同俄方一道,全面落实《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和双方共识,增强政治互信,扩大互利合作,使两国关系成为睦邻友好的典范、大国合作的楷模,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胡锦涛强调,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是落实《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重大举措。去年,“俄罗斯年”获得巨大成功。在俄方大力支持下,“中国年”一定会像“俄罗斯年”一样取得成功。
胡锦涛指出,未来10年是两国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俄都面临对内促进发展、保持和谐和对外维护和平、加强合作的相同任务。中方愿同俄方一道,不断提高两国关系水平。胡锦涛就此提出5点建议:第一,做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深入贯彻《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的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坚持将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两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加强双方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的相互支持。第二,做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着眼长远,坚持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保持双边经贸额和相互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落实《2006-2010年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规划》、《中俄政府间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科技、核能、原料深加工等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改善贸易结构,整顿贸易秩序,优化投资环境。我们积极支持并愿协助俄方尽快加入世贸组织,愿同俄方在多边框架下不断探讨共同受益的合作模式。第三,做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发挥各自潜力和优势,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科技合作,确定未来科技合作的优先方向和重点项目,制订中俄科技合作中长期规划,扩大双方航天、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扩大共同研发、合作生产的规模,加大技术转让。第四,做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以互办“国家年”为契机,大力推进人文合作。中俄政府人文合作委员会就扩大两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提出了很多项目,各分委会也明确了具体计划,应该认真落实。加强两国青年交流,为中俄友好培养接班人。第五,做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加强战略安全合作,有效应对新威胁新挑战,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安全合作,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密切协调,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努力维护国际战略平衡稳定,凝聚共识,消弭纷争,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普京表示,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元首作出的正确决定,具有战略意义,对两国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中国年”会像“俄罗斯年”一样取得圆满成功。
普京强调,一年来,俄中经贸关系发展良好,两国企业对加强合作兴趣愈加深厚,相互投资增加,俄方支持更多企业到中国投资,支持两国银行对此提供支持。两国能源合作进展顺利、规模不断扩大,原油管道建设进展良好,天然气合作积极推进。只要双方加强协商,一定会实现互利双赢。
普京表示,地方合作是两国整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有可为。双方可制定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计划,加强投资和大型项目合作。他还表示,希望双方加强和扩大电力、通信、民航、和平利用太空等领域的合作。
会谈后,胡锦涛和普京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共同出席了中俄铁路、银行、通信等领域9个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两国领导人还共同会见了记者。
据新华社莫斯科3月27日电 (记者 陈鹤高 廖雷) 国家主席胡锦涛27日上午在莫斯科会见了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双方就发展双边关系和加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胡锦涛表示,2006年,两国交往合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果丰硕。今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第二个10年。这10年是两国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双方应全面增进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全面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造福两国人民。
弗拉德科夫表示,胡锦涛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又一重要体现。“中国年”将有助于两国人民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相信“中国年”活动将取得成功。
胡锦涛强调,应把“国家年”框架下一些成效较好的人文交流项目延续下去,发挥两国人文合作委员会的作用,积极促进双方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