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们注意了,下午一点半水果研究会在村部开会,下面是参加会议的名单:张锦锁、张买仁、张锦思……”日前,我们刚走进仙居县赵岙村,就听到山谷里回荡着喇叭传出的通知声。
在村口赵岙水果市场,我们问村水果研究会会员张锦锁:“水果研究会研究什么?”老张挠了挠头说:“是研究课题的。”
“研究课题?农民又不是科研人员,怎么个研究法?”张锦锁指着市场说:“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老张介绍说,赵岙村原来很穷,100多户人家人均年收入仅有300多元。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摆脱贫穷,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果树。
“从种柑橘,到种枇杷、蜜梨、杨梅、桃子,我们赵岙村一年四季的水果都种,但是,大家开始只知道种水果,却不知道水果怎么卖出去。2004年6月份,水果研究会成立后,大伙儿研究的第一个课题就是解决水果销售难问题。”
正说着,村水果研究会会长、赵岙村村支书张美志赶过来补充说:“我们成立了果品合作社,实行了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统一管理和统一培训。水果研究会则主要研究产业化过程中具体的技术与销售课题。当初,我们成立水果研究会是被卖水果难‘逼上梁山’,接着,也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难题,把我们研究的一个个‘课题’给逼了出来。”
“是吗?你们到底做了多少个课题啊?”
张美志正掰指头算着,一旁的张锦锁早已热情地拉着我们的手说:“上花果山看看就明白了。”
花果山山脚是一大片橘林,张美志介绍说:“这里就有个‘课题’:这片橘林原先只长叶子不长果,水果研究会就专门开会研究了‘引种’的课题,最后定下来在老橘树上嫁接优质的‘特早熟山川3号’和椪柑品种,并且聘请了县里的高级农艺师蒋梅花为顾问,在技术上进行指导。现在这片橘林已经成为县级优质果基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爬上了花果山,我们发现杨梅林中有一些近1米高的圆筒型塑料罩挂在林间道旁。张美志又兴致勃勃地介绍开了:“这是我们上个月水果研究会的研究课题:光谱杀虫。晚上在林间挂上特制的灯罩,可以诱杀害虫。”一路走,张美志和张锦锁一路说个不停:这是自然开心型的树型课题,这是生物杀虫,这是完熟采摘……
“记者同志,你们现在明白了我们为什么做‘课题’了吧?”张美志笑着说,“要让花果山变成我们农民的金山银山,就要走产业化道路。我们水果研究会的会员,可以说是产业化的先锋呢!”
仔细算了算,赵岙村水果研究会成立至今一共做了15个课题:涉及水果引进的有3个,如台湾蜜梨引种、东魁杨梅引种等;涉及水果生产技术的有9项,包括水果弱势栽培、光谱杀菌、生物杀虫等;涉及水果销售的有3项:创办赵岙水果批发市场、到上海建立定点销售网络、互联网销售等。
一个个的“课题”,推进了赵岙村的农业产业化,让赵岙村的人均收入从300多元增加到了上万元,而这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连不少原来在外面贩销水果的村民也回村种起了水果。
下午1点30分,赵岙水果研究会在村部开会。会长张美志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我们的赵岙牌水果通过上海的外贸公司已经卖到了德国和法国。”
一阵掌声之后,张美志说:“今天报社的记者也在场,我们不怕露点丑:据合作社驻上海的销售人员反映,我们的椪柑卖得很慢,仓库里有一些开始烂了。怎么办?近几天,有几户村民通过互联网做成了10多笔生意,这是一个新的渠道。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课题是:水果的网络营销……”
赵岙人,又开始挑战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