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县委书记下村来
· 优化投资结构
提高投资质量
· 向姐妹送就业岗位
· 一江春水 共同保护
· 龙井茶农愁卖难
· 新官上任善于“瞻前”、注意“顾后”
· 武义农村流行“养老储蓄”
· 六方会谈发表主席声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今日存入“爱心” 明天享受服务
武义农村流行“养老储蓄”
  本报讯 (记者 秦军 通讯员 汤瑞连 周关河) 不需要存钱,只要存入一份份“爱心”,就能在日后享受到温馨的养老服务。这种独特的养老储蓄方式,今年起在武义桐琴镇农村悄然流行起来。

  倪桥村共有村民498人,近年来年轻人纷纷外出做生意、打工,全村66名60岁以上的老人绝大部分和子女长年分居。虽然村里经济条件还不错,政府养老保障措施也比较到位,但老人们总感到日常生活缺乏照顾,缺乏交流。

  2006年底,村老年协会的老人们和村干部们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居家养老的“爱心储蓄”接力模式:“自己帮自己,村民服务村民”,由年纪相对较小的老人组成“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无偿照顾村中高龄和卧床的老人,等自己年纪大了,再由其他人来为自己服务。

  这个办法立刻吸引了许多老人。全村60岁到70岁的老人几乎都报名参加了“志愿服务队”,9个8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了专门的“管理员”。身体硬朗的牟桂菊老人与99岁的何月妹老人结对后,对何月妹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何月妹一见了儿女就说:“阿菊对我太好了,你们要记得以后谢谢她啊!”年近80岁的何月南双目失明,平时连打牌也没人叫,十分孤独,如今老年志愿者定期上门边为他服务,边与他聊天讲新鲜事,何月南老人说:“如今又长了双‘眼睛’。”

  从3月份起,倪桥村为约90个报名参加“爱心养老储蓄”的志愿者发放了一个红本子,每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服务以后,志愿者都会写下服务的时间和内容,由村老龄委盖章证明。今后,这些志愿者如果需要养老服务,只要一个电话就会有人上门,服务时间将不少于登记在册的时间。

  目前,没有外出的20多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加入了这一队伍。他们说,趁自己身子骨还硬朗,要多为困难老人服务,将来不能动了,也能享受周到的养老服务。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听说后,也打来电话表示将来要加入这个队伍。

  “这种新颖的‘爱心养老储蓄’的接力模式,大大充实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村支部书记倪子俊说。

  “爱心养老储蓄”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县民政局副局长徐玉玲认为,“爱心养老储蓄”接力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精神需要,是政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益补充。

  目前武义县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5.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48%,老龄化现象非常突出。上周武义县已在倪桥村召开现场会,开始在全县推广这一养老新方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武义农村流行“养老储蓄” 2007-3-23 48256F32002924A6482572A00023562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