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编发的这组报道,对比鲜明。一个家庭,长辈为子女治病不惜捐出自己肾脏,而另一个家庭,悉心照顾子女的吴大妈最终却被“扫地出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尊老爱幼”、“礼让宽容”等传统美德,应该成为符合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对“啃老不敬老”的行为,我们要予以谴责,也希望当事人能有所悔悟。我们将在浙江在线网站“报网零距离”频道中敬请读者、网友对今天的报道发表看法。
一个淳朴的农民,为了儿子,不但愿意捐出自己的肾脏,而且打算卖掉自己惟一的一套房子,这是在杭州工作的杨敏和他父亲的故事。
3月20日,我们见到了面色苍白的杨敏和他的父亲。他们在“浙医一院”做完肾脏移植的配型检查后,到西湖边散步。
26岁的杨敏是江苏人,2006年7月,刚刚获得南京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的他,得到了杭州道富信息科技公司的工作职位。然而不到四个月,他被查出患了尿毒症。
“接到电话后,他妈妈当场就哭了。”杨敏父亲爱怜地看着儿子说。
按医生的要求,杨敏每周要做三次血透。每次做完血透,杨敏都要赶到公司去上班。然而,虚弱的身体让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杨敏的父亲听说了换肾的事情。“不少人说,换肾手术可以解决血透带来的很多问题,我决定给儿子捐一个肾。”
他告诉杨敏,捐一个肾对人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杨敏说什么也不同意。再三做了工作,杨敏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可接下来,一家人又碰到了更加棘手的问题。
“医生说,如果手术顺利,需要10多万元,如果不顺利、有排异反应的话,至少需要20万元以上。”
老杨拿出了家里全部的积蓄——1万多元钱,又东挪西凑筹了近10万元钱。
“能借的都借了,如果这还不够,我就把老家的那套房子也卖了。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把孩子的病治好!”老杨斩钉截铁地说。
采访中,杨敏一直低着头,看得出他心里很难过。看见杨敏难过,老杨轻轻地拉起了他的手:“你放心,我已经问过医生了,没有多大风险。”
“我和他妈妈都帮不上他什么忙,只有趁自己身体健康,我把肾给他,大不了以后不能干重活,只要儿子好,什么都好。”
如今,老杨最大的担心就是检查结果如何,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肾移植。老杨说,“前两天,我已经问过医生了,杨敏是O型血,很难配上肾源,现在光是在浙医一院等待肾移植的O型血病人就有100多人,他妈妈又有肝炎,如果我这次配不上,不知道他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配得上了。”他说。记者 秦军 实习生 叶思遐
(本报杭州3月2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