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让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个体
· “吃饭”也是一堂课
· 要闻简报
· 旁听公民意见上了人大红头文件
· 优质稻种免费送农民
· 学生“名人”登上学校广告牌
· 椒江回收食品
实行登记销毁制
· “书店”开到村里头
· 失业人员就业有专人指导
· 节约是责任 环保是时尚
· 申报世界“非遗”我省主打民间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个体
叶文玲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再次呼吁为学生减负。对此,笔者深有同感。在许多地方,学生起早睡晚的境况依然如故,学生的负担与以前相比并没有减轻多少。为使孩子上重点学校重点班,家长不仅缴纳高昂的学费、赞助费,还要千方百计找门子、托关系,重点学校、重点班成了莘莘学子向往的“圣地”。为使孩子考上名校,家长不惜血本陪读。

  今天,倡导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是一件好事。然而,我们在素质养成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模式化教育。而压抑个性的教育模式化,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人才,特别是杰出人才,必然要求具备特殊的秉赋和鲜明的个性。模式化教育限制创造性的个性发展,千人一面,同归平庸。

  回顾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从1898年设立京师大学堂,到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讲求时务,风气渐开,科学民主的倡导,序幕亮丽,初露辉煌。大学堂里,特立独行之士,异想天开之伦,比比皆是。

  大学没有特立独行的教授,没有异想天开的教授,没有教授的逸闻趣事,很难想象,上世纪上半叶能出现那么多优秀人才以及科学、文化繁荣的景象。

  “因材施教”这个古老的原则,充满了教育的科学精神。它是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当然,尊重个性,不是放纵性情。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界有人提出“无导向教育”,主张孩子自我抉择。他们认为,孩子们只要得到尊重,自尊就能抵御一切不良表现,如毒品的诱惑,不负责任的性行为……“无导向教育”的实践,实际上开始了一场灾难。

  殊不知,自尊应来自问心无愧的道德行为。尚不具备分辨能力的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难免会降低道德意识和道德要求,极易接受自私利己合法化的观念,误入歧途而不返。“无导向教育”的倡导者,最终否定了他们的实验。

  教育开启智慧,启发美德,而道德则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对教育目的准确而又明快的阐释。美国有位校长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每当新教师入校时,他总要致函表达他的请求。他描述自己在集中营中看到的景象:“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常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的请求是:请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不是创造常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这位校长惊心动魄的请求,是高度社会责任心的表达。

  哲人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我们要还青少年自由活泼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成长不再烦恼而多有快乐;让我们的校园成为获得智慧的快乐天地,而教师都成为现代文明的引航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让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个体 叶文玲 2007-3-20 48256F32002924A64825729F00190D4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