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让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个体
· “吃饭”也是一堂课
· 要闻简报
· 旁听公民意见上了人大红头文件
· 优质稻种免费送农民
· 学生“名人”登上学校广告牌
· 椒江回收食品
实行登记销毁制
· “书店”开到村里头
· 失业人员就业有专人指导
· 节约是责任 环保是时尚
· 申报世界“非遗”我省主打民间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宁波海曙区省内首推“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
失业人员就业有专人指导
  本报宁波3月19日电(记者 黄宏 海曙区报道组 许玉芬)经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推荐,来自英国威尔士的就业指导专家托尼·库洛克先生今天下午来到宁波市海曙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托尼·库洛克此行的目的,是为海曙区的40位“就业项目经理人”进行培训。

  去年10月,海曙区在全省首次推出“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所谓“就业项目经理人”,就是政府聘用一些专业人员,针对失业人员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帮助他们进行就业培训,寻找合适岗位,实现再就业。

  据海曙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再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基本上都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难度更大。这些人更需要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目前,海曙区的“就业项目经理人”已经发展到40名,每人大约负责帮助150名失业者。

  应鸣鹤是太阳社区的“就业项目经理人”,原在一家大型建筑企业里从事施工管理工作。他向记者介绍了这个工作的整个流程:首先要详细掌握失业人员的家庭情况、就业意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再帮助失业人员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为他们向有关单位“推销”,陪同参加招聘面试;最后陪同签订劳动合同。为此,应鸣鹤跑遍了辖区内的105家企业,已把联系失业人员的情况、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摸得一清二楚。

  短短5个月时间,应鸣鹤已帮助数十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今年46岁的葛女士失业多年,一直想实现再就业。应鸣鹤帮她认真筹划,奔走了两三个月,一连介绍了三四个就业单位,最后被一家饭店录用做洗碗工。由于这个工种干活时间较长,葛女士没法顾家,几天后打起了“退堂鼓”。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应鸣鹤又和这家饭店经理商量,让她做勤杂工,终于稳定了下来。

  海曙区的“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最先在月湖街道试点,从去年10月到现在,街道的223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就业项目经理人”的帮助下,有205人实现了就业。目前,海曙区已将这项制度在全区推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失业人员就业有专人指导 2007-3-20 48256F32002924A6482572A30033497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