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3月19日讯(记者 王婷 通讯员 陈月明) 我省已初步拟定申报蚕桑丝织、陶瓷、梁祝、徐福东渡、文房四宝为世界“非物质遗产”。这是记者今天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信息。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非物质遗产”),但没有一项是浙江申报的。
这次我省初步拟定的世界“非物质遗产”申报项目都是民间重量级的文化瑰宝,着重以民间手工艺和民间传说为主:
蚕桑丝织工艺主要流传于杭嘉湖一带,以余杭的清水丝棉最为著名。清水丝棉曾是南宋朝廷贡品,以水净漂清得名,纯手工的民间工艺使之异常柔韧,放置长久也不泛黄。
浙江越窑是陶瓷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个窑系,在杭、绍、宁一带越窑工艺流传甚广,浙江越窑是从原始青瓷进入成熟青瓷的重要发展阶段,在烧造技术上曾达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顶峰。
梁祝传说和徐福东渡都与浙江有紧密联系,梁祝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上虞、宁波鄞州区、杭州万松书院等地都能找到历史印记;徐福当年是从宁波慈溪东渡日本的,现在慈溪大篷山还存有徐福东渡的遗迹。
文房四宝中湖州的笔、富阳竹纸都盛名在外,我省准备联合其他文房四宝的产地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
据悉,世界“非物质遗产”的申报名额极为有限,每个国家每两年只有一个申报名额。为此,我省还专门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申报配备了强大的人才库,在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分别建立了研究基地,这些高校将发挥人文资源和理论资源的优势,为我省拟定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的项目编制文本、整理录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