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把古山村吆喝到大都市
· 玻雕再现奥运冠军风采
· 农民工夫妻干满十年有房分
· “书店”开到村里头
· 第六轮六方会谈开幕
· 农民在创造自己灿烂的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磐安县管头村摸准城里人口味,兴办特色农家乐旅游
把古山村吆喝到大都市
本报记者 徐宪忠 徐晓恩 磐安县报道组 陈一波
  编者按: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搞得怎么样?日前,本报记者分头走进磐安、泰顺、缙云、仙居、衢州柯城大山深处的5个小山村,体验当地农民的生活。通过记者从不同角度采写的专题报道,你可以了解到这些昔日的穷山村是如何变得让人刮目相看的。

  离磐安县城还有两小时车程的管头村,与遥远的大都市却有着千丝万缕的互动关系,其纽带是旅游。去年有2万多城里人到这个海拔560米的高山村来玩,赚了钱的管头村民也成群结队包车去大都市观光。

  管头村又称乌石村,因火山岩黑黑的石块垒砌成房子而得名。2005年,小村打出“乌石老屋”的特色牌,办起农家乐旅游,还把乌石村吆喝到城里,走出了一条欠发达乡村快速脱贫致富的路子。

  前些天,记者跟着村支书张威平来到最早搞农家乐的“怡情石屋”探访。屋主张财瑶介绍:“八菜一汤,两人标准房,每天只要40元。”我们惊叹:“这样不会亏本吗?”“蔬菜自家种的,野菜山上采的,鸡羊自家养的,一天20元伙食,肯定有钱赚。”张财瑶回答得爽快。

  “原来是守着乌石过穷日子,2005年镇里带我们去安吉参观才开了窍!”张财瑶说,他后来创办“怡情石屋”,很快吸引了许多城里人。而“怡情石屋”的成功,迅速产生示范效应。村里“农家乐”发展到15家,吸引了大批来自上海等地的游客。去年光吃住收入就超过60万元,行、游、购、娱结成了“致富链”。 曾经每年要吃半年杂粮、村民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如今人均年收入增加到6000元,成了省级小康示范村。

  在农家乐发展过程中,都市来的游客成了山里人最好的老师。同济大学一位建筑专家参观完村庄后说:“乡村旅游要发展,文物保护意识不能丢,乌石古村整体风貌是无价之宝。”这些话,张威平牢记在心上。

  前些年浇好的一条水泥路,与古老乌石墙、乌石巷极不相称。张威平说:“这事提醒我们,修路必须用乌石,才能做到修旧如旧。”

  在此后的新房建设过程中,村里人有了共识:开辟新村,既要解决村民建房用地,又要保留古屋。现在,留下的老屋成了创办农家乐的好场所。

  住在乌石老屋内的陈连云家人告诉记者:家里天井内的手舀、石磨、石碾,原先晾在一边,游客的建议让老古董成了“新宠”。如今游客打年糕、碾稻谷、磨玉米,其乐无穷。

  乌石古村独特的文化风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村里专职导游厉金桔说:“这里很多东西城里人都没见过,连美国、奥地利的老外都慕名而来呢!”

  今年春节前,张威平他们带着《乌石古村旅游促销方案》,去上海、杭州、宁波向当地旅行社介绍情况。上海黄浦、徐汇等区的老年自行车骑游协会的老人们纷纷说:“生态山村正合我们的胃口。”这几个协会决定参与乌石村的生态旅游,搞城乡对接。

  “城里人游乌石古村,村民也要出去开眼界。”去年,村里180名妇女合伙包了五辆旅游车赴杭州旅游,细心的妇女对西湖环境卫生印象深刻:“回老家,一定把乌石屋打扫得更干净。”至今,到宁波、到金华、再到杭州,村民已出去了4批,今年村里还将再组织村民到大都市观光。张威平说:“用旅游促观念转变的新招法,见效快。”

  “收垃圾了……”日前的一个清晨,我们刚跨出门,就碰上保洁员厉香龙,他每天要将垃圾送到村中转站,再运到镇垃圾场焚烧。在村后的古枫公园,记者看到东边妇女跳着纸扇舞,西边妇女做着健美操。村妇女主任张炎光说:“这些都是上海游客教的。”缕缕晨曦,穿过百年古枫树的缝隙照着古村,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把古山村吆喝到大都市 本报记者 徐宪忠 徐晓恩 磐安县报道组 陈一波 2007-3-20 48256F32002924A64825728F004BCE6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