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投资视点
3  
PDF 版
· 宁波28家上市公司
证券市场筹资156亿
· 杭州信林资产
评估事务所挂牌
· 宁波八万民企加速品牌创新
· 嘉兴基本形成三级担保组织体系
· 让小企业增添创业活力
· 光大保德信红利
深入精选个股
· “中财”将开杭州春拍第一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省重点实施“千家成长万家培育工程”
让小企业增添创业活力
  小企业的存活率仅为45.83%,民企平均寿命仅7年,以“能吃苦、能创业”精神赢得先发优势的浙江商人,正面临着“创业活力不足”的成长烦恼。

  近日,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发布的《2006年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披露,由于占经济主体地位的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下降,导致我省竞争力出现下滑。报告援引去年5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向全球发布的“2006年世界竞争力黄皮书”的数据称,2005年浙江的排名在被评价的国家和地区中列第20位,但到2006年,已大幅下滑到第33位。

  三个方面体现创业活力减弱

  报告认为,浙江中小企业创业活力减弱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近几年,浙江民营企业创业活跃程度变化不大。二是新办民营企业及其创业者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三是浙江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创业成功率不高,主要表现是企业成活率和平均生命周期指标较低。报告透露,如在2004年,浙江每天约有240家民营企业注册登记,但同时,每天也有130家企业注销关闭,存活率仅为45.83%。另据浙江省工商局调查,全省民企的平均寿命仅为7年。

  报告同时也揭示,在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等指标上占绝对优势的杭州市,亏损企业数量也最多,截至2005年底,共有1075家企业亏损,亏损率为14.7%;其次是宁波市,有967家企业亏损;台州市和温州市亏损企业数相对较少,分别为252家和206家,企业亏损率分别为6.4%和4%。

  生产软要素约束进一步显现

  为了摸清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公共财政支持面临的新问题、新环境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从2006年下半年起,浙江省财政厅会同省中小企业局组成专门调研组,历时数月,赴全省10个市20多个县(市、区)和10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调研组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系列调研访谈后认为,我省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创新活力减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软要素的约束进一步显现。我省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严重不足,以及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工人短缺等软要素约束进一步显现,已成为制约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性、深层次问题。

  对此,省中小企业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公共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一是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步伐,提升创业基地的孵化功能,降低小企业的创业成本和创业门槛;二是积极推进创业辅导行动,建立创业辅导的长效机制;三是搭建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撑;四是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建设,为中小企业搭建经济实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五是加大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和市场开拓能力。

  重点实施

  “千家成长万家培育工程”

  3月初,在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省中小企业局明确今年将继续深入实施“千家成长万家培育工程”,重点扶持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并从源头上加强对万家微小企业的培育。

  据了解,所谓“千家成长”,是对全省4万多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中评价认定出的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实施聚焦战略,按照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导向目录要求,在融资、培训、科技、项目、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引导企业做专、做优、做强,逐步孕育成具有较强扩展能力、发展动力和竞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所谓“万家培育”,是在三年内每年从数十万家工业企业中遴选出3000多家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发展潜力大的微小企业,通过各种扶持措施使之成长为规模企业后备梯队和浙江经济的增长源。  

  据悉,早在两年前,省中小企业局就已制定了评价认定方法,建立了微小企业培育数据库,并正在构建100个创业基地、100个共性技术服务中心、100个培训基地,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省4万多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进行轮训。

  通讯员 钟晓 记者 施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投资视点 00012 让小企业增添创业活力 2007-3-20 48256F32002924A6482572A3002E926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