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民间环保守望者的
“莱茵河梦想”
· 临时指挥部的“民间期待”
· 提升公众的环保参与度
· 网络热议
萧山“民间环保监督员”
· 各地民间环保监督员
· 环保守望者的“莱茵河梦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提升公众的环保参与度
  每一位“民间环保监督员”报名者向记者讲述报名经历时,几乎都会提到“依水而居”的幸福。

  在萧山东片一家企业担任技术员的董峰最为怀念的是,年少时与伙伴们一同下水抓鱼捉鳖,“边追逐边嬉闹”,这样的情形,“已经有10多年没看到了”。

  在坎山镇农村土生土长的余利记得,小时候没有自来水,他和父母去河边挑水,把水桶往水里一“咕咚”,就会有小鱼被捞上来。

  冬天种下绿麻,夏季“取麻”时留下黑乎乎的“烂麻水”,是20年前萧山瓜沥最“严重”的“污染”。在池塘里游泳、玩耍、摸螺蛳,曾经是多少孩童的消暑良方。

  此次萧山招聘“民间环保监督员”,针对的是化工企业集中的东片地区。招聘设想,来自于一个叫“萧山区东片环境重点监管区整治指挥部”的机构。该部副总指挥陈伟方说,招聘“民间环保监督员”的用意之一,就在于提升公众的环保参与度。        

  人们希望,在经济大发展同时,“依河而居”,依然是“鱼米之乡”品质生活的象征。

  “我已经30多年没下河了,河里的垃圾实在太多了。”第一个打进萧山“民间环保监督员”报名热线电话的姚建定,是义蓬镇的一名教师,他用“很想,很想”来表达自己想参与环保监督工作的意愿。

  39岁的社区工作者徐亚萍,也是一看到报纸上的消息,就打电话报了名。平日里到社区抱怨环境状况的居民为数不少,大家都希望能重见青山绿水。

  “这次如果没有被选中,可能会有一些失望。”32岁的余利,认为自己十分符合“民间环保监督员”的应聘要求——工作或生活在萧山东片地区的萧山籍人士,年龄在18周岁以上,关心家乡的环境,对环境变化有敏锐的观察力……

  “但是,即使没入选,环保监督的工作,我也会坚持下去。”获得家人支持的余利说,“5岁的女儿是我的最爱,我一直梦想着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在水边认识芦苇花,看到彩虹,听到蛙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提升公众的环保参与度 2007-3-19 浙江日报000102007-03-19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