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3 产业化与物种保护“相生相克”
· 炒兰背后:舟山最后的野兰花
· 4 “公益保护”的设想与困局
· 1 野生兰“十山九空”
· 2 兰花价值的“重新发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3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 兰花价值的“重新发现”
  屈原在《离骚》中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兰花怡养性情,几乎是中国传统文化圈内文人雅士的自喻之物,向为高洁等品质的象征。“深谷幽兰”之类网名在今天的大行其道,正是兰花作为一种人文品质的象征在今日的延续。

  卢忠米说,对兰花的热爱,出自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的兰花高贵、清净的文化品格,文人雅士形成了对兰花近乎崇拜般的精神喜爱,也因此形成了兰花养殖业。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在兰花文化最早发端并最为成熟的苏杭一带,经过上千年的采挖养兰,以及山区本身的开发,这一带的野生兰花资源基本上已经消失。

  但在与此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开发程度低,以及当地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地方的野生兰花资源却一直保留到今天。在浙江地区,舟山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国内,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也是。

  “兰花和别的物种不一样,品种非常多,花与花之间的品质差异却非常大,由此导致人们习惯于不断地从山上去挖掘新的品种。而在中国传统中,虽然有养兰的传统,却并未形成兰花产业,因此,野生兰花资源不断减少甚至消失,通过人工培育的兰花品种却也没有发展起来。”卢忠米说。

  根据舟山兰花界的普遍说法,舟山兰花资源的开发,与一个医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王泽夫说,上世纪80年代以后,绍兴医生丁贻庆来到丈母娘所在的舟山工作,把养兰的风气也带到了舟山。

  “丁医生来了之后,因为年纪大,行动不便,于是经常向上山的农民买兰花,有时候还雇人到山上去挖,于是很多人知道了原来兰花有这么高的价值。因为他想买到好兰花,于是也教舟山农民一些判断兰花品种的知识,于是,舟山兰花的开发时代开始了。”王泽夫说。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2 兰花价值的“重新发现” 2007-3-16 浙江日报000102007-03-16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