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义乌企业“以老招新”跨过“用工荒”
· 浙江新农村电气化有了新标准
· 亲吻“爱心妈妈”
· 不得利用
网络游戏赌博
· 缅怀大师对我国艺术事业
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 春雷响起 冬去春来
· 浙江早茶 多出温州
· 我省两法官获
最高法院表彰
· 礼花与麻将
· 以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际成效
把建设“平安浙江”引向深入
· 龙泉43家“回归”企业
新年献“大礼”
· “欧洽会”首次落户中国县级市
· 扎实推进农民“种文化”活动
· 深入推进农村基层
党风廉政建设
· 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争做作风建设楷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老员工“口碑”带来两万新员工
义乌企业“以老招新”跨过“用工荒”
  本报讯 (记者 徐宪忠 义乌市报道组 张建成 陈溪光) 节后企业“用工荒”,一直是许多企业老板的头痛事。但是今年春节后,义乌各企业“以老招新”,全市各企业的老员工带回新员工达两万多人,大大缓解了该市多年以来的“用工荒”。

  以往的“用工荒”,症结在于“求职者怕找不到好企业,企业又生怕找不到好员工”。如何实现对接?今年春节前,义乌市各企业纷纷给回家过年的员工,送上了一份写有工种、年龄、技能等要求的《招工手册》。这一招确实灵验,“浪莎”公司的老员工李民生对记者说:“春节回到老家安徽亳州,我第一件事就是向老乡传递招工信息,大家都很感兴趣。”这个做法十分奏效,一天就引来了70多位报名者,他从中挑选了28名技能与岗位对口的人员,节后就把他们带到义乌来了。面对节后招工丰收,“浪莎”公司董事长翁荣金感慨地说:“节后我公司需新招2000名工人,老员工就带回了1020名,省心、省时、省钱。”    

  “以老招新”的举措在其他企业中也十分见效。这几天,“梦娜”集团老员工给企业带回800多位新员工;龙清工艺品公司老员工给企业带回了300位新员工;“新光”、“能达利”等知名企业也纷纷传出了好消息。

  据义乌市人事劳动局就业部门统计,今年春节后,老员工给义乌企业带回的新员工达两万多人。针对“以老带新”的现象,该市就业中心主任黄允龙分析说:“感情纽带发挥了作用,老板说上一百遍,不如员工说一遍。”新来“梦娜”公司上班的徐应涛对记者说:“我表哥在义乌已干了3年,他给我介绍,我肯定信任,他还拿出《招工手册》帮我分析什么岗位最适合,更让我放心了。”

  要跨过企业“用工荒”这道坎,除了感情纽带,更重要的在于改善用工环境。义乌市率先在全国成立职工法律维权中心;专门开设了“绿色追薪”通道;推荐选举外来员工担任市、镇、街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落实政治权利;逐项落实外来员工的劳动报酬、工龄补贴、带薪休假、免费提供夫妻房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改善了用工环境。在“新光”公司上班的陈娜对记者说:“在这里上班,工资月月结清,还能天天洗上热水澡,住上夫妻房,我过得十分开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3 义乌企业“以老招新”跨过“用工荒” 2007-3-15 48256F32002924A648257297003096B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