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健康人生
3  4  
PDF 版
· 我的类风湿病也能治吗?
· 省中医院开设糖尿病免费教育班
· 世界睡眠日同德医院义诊
· 肺结核病人最近有点多
· 天气忽冷忽热 注意防止感冒
· 电脑族须抓牢营养“救生圈”
· 湖南女孩欲做李湘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QS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质检总局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实行的一种有效的政府行政许可制度。主要包括3项具体制度:

  (1)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于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获证范围内的产品;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食品。这就从生产条件上保证了企业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

  (2)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不具备自检条件的生产企业强令实行委托检验。这项规定适合我国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能有效地把住食品出厂安全质量关。

  (3)对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印(贴)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没有加贴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这样做,便于广大消费者识别和监督,便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监督检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生产企业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感。

  国家质检总局2003年7月18日公布施行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企业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不得生产加工相应的食品;未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进行生产的为无证生产;未经检验合格、未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食品不得出厂销售。

  自2002年7月开始,国家质检总局首先在全国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这五类产品正式实施“QS”市场准入制度;2003年开始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速冻米面“新十类”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2005年开始,启动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制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截至2007年底,按规定,我国所有的加工食品均要获取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加贴QS标志,今后消费者只要在加工食品包装标签上认清有无QS标志就可对购买食品的安全是否有质量保障作出最简易的判断。

  专家在线

  陈小珍:高级工程师,食品分析化学技术专家,在食品化学安全检测和控制技术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经验积累,熟悉食品化学性危害因子分析和控制技术。

  盛华栋:工程师,熟悉食品、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的方法和标准;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QS制度的技术审查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何乔桑:高级工程师,食品化学分析技术专家,在色谱检测技术和药物残留、有机污染物危害分析和控制技术领域有丰富的技术经验。

  王美华:高级工程师,食品包装质量安全和检测技术专家,熟悉食品包装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和控制技术。

  王海明:生物医学工程博士,食品生物安全检测和控制技术专家,熟悉食品生物性危害因子分析和控制技术。

  

  联系方式

  “食品专家话安全”电子邮箱:

  zjspc2005@126.com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222号

  邮编:310013

  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举报投诉电话:

  12365

  □ 食品安全消费小贴士

  视窗

  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

  保质期(最佳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品质);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保存期(推荐的最终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品质)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千万不要购买超过保存期的预包装食品。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未必不能吃,但过了保存期的食品就一定不能吃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特别注意食品标签上的保质期或保存期。

  如何读懂食品标签信息选购合格食品

  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物。标签的基本功能为: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厂名、批号、日期标志等。它是对食品质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饮用说明的描述。

  2004年5月9日,一项关系到每个消费者健康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发布了,并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它以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形式,要求食品加工企业必须按照标准要求,在食品标签中正确标注食品的质量安全信息。预包装食品必须标示的内容有:食品名称、配料清单、净含量和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和保质期、产品标准号。如果消费者发现并证实其标签的标识与实际品质不符,可以依法投诉并可获得赔偿。

  利用食品标签信息选购合格食品的要点有5点:

  一是从食品标签上标明的食品名称区别食品的内涵和质量特征。

  二是从配料表或成分表上识别食品的内在质量及特殊效用。

  三是从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上识别食品的数量及价值。

  四是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上识别食品的新鲜程度。

  五是利用标签的其他内容指导购买。

  如何进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投诉

  为了更好地对食品质量安全加强监管,国务院、中编办对相关行政监管职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根据有关规定,消费者发现涉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可向被申诉对象所在地的县(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申诉。如涉及跨地区或涉嫌有重特大影响的申诉,可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诉。

  申诉人可以来人、来电或来信等方式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申诉,申诉时应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如:产品合同、销售发票、产品质保书、申诉人和被申诉人的联系方式、申诉的请求、理由和事实经过等书面材料以及相关实物证据,如实反映相关情况。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以后对无需追究刑事、行政责任的产品质量申诉,可根据申诉人或被申诉人的请求,以调解方式进行处理。对涉嫌需追究刑事、行政责任的产品质量申诉,移交相关司法部门或行政部门处理。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诉举报中心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222号,邮编:310013,电话:(0571)85127998。

  “民以食为天”,饮食乃民生之本。崇尚生活品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吃得安心、放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质监部门承担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的监管职责,且有着质量维权和技术执法的独特优势。在此,我们推出《食品专家话安全》栏目,请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有关专家走向前台,普及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就民众所关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解疑释惑,及时、准确、科学和全面地传导食品质量安全信息。

  进口花生酱食品污染事件

  日前,我国卫生部接到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ConAgra公司生产的名称为Peter Pan和Great Value的两种花生酱受到田纳西型沙门氏菌的污染,可能与美国已经暴发的沙门氏菌感染性腹泻有关,且这两种产品已向中国出口。这两种产品都是在2006年5月后生产,瓶盖上编码的前4位为“2111”。两种被怀疑遭沙门氏菌污染的花生酱现已被紧急从美国市场下架,有关生产商宣布召回这两种产品。

  2007年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紧急公告,禁止进口两种美国生产受污染的进口花生酱;卫生部发出通告,要求停止销售食用两种感染沙门氏菌的美国产花生酱。目前,我国紧急召回已售出的问题花生酱,但迄今没有接到有人因食用这些问题花生酱而患病的报告。希望消费者在选择花生酱食品时须提高安全意识,谨慎识别标签,以免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

  《食品专家话安全》栏目主题介绍

  《食品专家话安全》栏目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浙江省食品安全研究所协办,通过3·15消费者日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长效动态的宣传形式,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和技术咨询等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媒体专栏中的食品安全专家以各自的专业背景和食品安全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通过食品营养和健康、食品安全热点问题、食品安全危害风险因子分析和控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等主题宣传,及时传递准确、科学和全面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通过消费者喜闻乐见的食品安全宣传形式,正确引导民众安全消费,为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正确引导食品消费安全提供实用技术服务,从而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保证消费者的品质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食品专家话安全》栏目主要内容

  引导安全消费 介绍食品安全知识,提供安全消费指南,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提供技术咨询 为消费者、生产加工企业等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安全技术难点。

  追踪安全热点 密切关注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时发出消费警示,提供监管对策建议。

  探讨专业问题 研究食品安全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分析行业发展态势,把握食品安全动态。

  宣传政策法规 诠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解析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共同营造良好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 热点话题

  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简介和预防

  沙门氏菌是食源性病原菌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肠道致病菌之一,其导致的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包括水样腹泻、恶心、腹痛、中等发热和寒战,有时伴有呕吐、头痛和倦怠。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报道频繁。对食品沙门氏菌检测技术和预防控制措施的研究将是食源性病原菌疾病防治的重要工作内容。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除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外,全年都可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肉类、禽类、蛋类和奶类,豆制品和糕点有时也发生。

  对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预防:因为沙门氏菌的特点是在20~30℃条件下迅速繁殖,为防止繁殖,必须低温贮存。另外,加热杀灭病原微生物是预防食物中毒的有效方法,不过食物深部温度须达到80℃,煮上15分钟。蛋类煮沸8~10分钟,即可杀灭沙门氏菌。加工后的熟肉制品因在10℃以下低温处贮存较长时间,须再次加热后食用,以防食源性致病菌的风险危害。

  进口花生酱食品污染事件与食源性致病菌

  开 栏 话

  (本专栏稿件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研究所专家组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健康人生 00011 2007-3-15 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22;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23;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24;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25;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27;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28;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29;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30;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31;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32;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33;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34;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35;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36;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37;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38;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39;浙江日报000112007-03-150004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