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女伢儿的论文和一个村庄的未来
· 方家岙村的前世今生
· 决心用真实数据说话
· “我们坚决不再移树了”
· 城市与农村的绿色关系
· 女伢儿四问村主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们坚决不再移树了”
  在论文得到象山墙头镇政府、象山林业局的批示之后,欧苏红把它交给了村主任。

  “得奖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想说服村主任接受我的建议。”这个穿粉红棉袄,扎马尾辫的女伢儿,声音小小而清晰地告诉笔者。

  笔者在方家岙村的村服务中心找到了这位名叫欧志根的村主任。说明来意,欧主任的笑容里有少许尴尬,“让我惭愧啊。”

  “我们村过去一些年环保意识的确不强。”欧主任回忆,方家岙村有6千多亩山林,樟树、银杏树等大树古树为数不少。1998年欧志根当选村委主任时,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为了增加收入,从村集体到个人,卖树给城里的现象并不少见。2001年到2003年是一个高峰,前前后后大约卖了七八万棵树,以均价3000元计算,无疑是一笔巨额收入。

  “2004年欧苏红来找我时,我们也在考虑,这样下去不行,要管管了。后来我们村为此成立了生态管理办公室,对村民移树卖树进行严格把关。”

  欧苏红没有想到,她当时自认为鲁莽的建议,却也提醒了村主任。“要让村民少卖甚至不卖大树古树,最根本的办法在于增加村民的其他收入来源,我们意识到要往这方面动脑筋。”欧主任告诉笔者,村里6000多亩山林,现在种满雷竹、毛竹、柑橘、茶树等经济作物,山林产出了效益,收成喜人,此外,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的收入比前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大家口袋里都有钱了,谁还会想去卖自己家的大树古树啊?”

  “你告诉她,她的建议是对的,我们坚决不再移树了。”欧主任一定要让我把这句话转达给欧苏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我们坚决不再移树了” 2007-3-15 浙江日报000132007-03-15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