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普陀区报道组 孟阿荣 记者 谢国平) 新春伊始,舟山普陀城区的居民发现,消失已久的早餐摊、水果摊、修补摊等又回到了身边,日常生活方便了许多。而这些小摊的主人都是低保户、失业人员、民工和农民。
这几天,东河居民区的一个水果摊生意一直不错。摊主郑国芬今年46岁,来自城郊的大岭下村,她告诉记者,因家里贫困,她挑着水果担在城里叫卖已有十来年了。过去看到城管东躲西藏,“现在不用怕了,大大方方守摊叫卖。”她说,春节以来,区城管办已为像她这样无经济来源、年龄大的12名无证流动摊贩划定了专门销售点。
“城市管理要堵疏结合,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普陀区城管办主任陈亚维说,城市管理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充分考虑到市民的生活习惯、生活便利以及小摊贩的谋生需要。
普陀城区狭小,人口密集,怎样既让百姓生活得便利,又给困难渔农民、下岗职工找一条谋生出路,同时还不影响市容市貌?该区城管办在调查摸底、研究分析基础上,在城区各大街小巷、居民区附近划出一定的设摊点,供低保户、失业人员、民工、农民这四类人群摆摊,做到合理布局,分布有序。而且低保户的摊位费全免,其他人员只收一元钱一天的摊位费。目前城区有480多个修车摊、补鞋摊、水果摊、早餐摊等,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这类便民类摊点,首先要得到居民支持,如果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或是接到周边居民反映有污染、噪声等现象,我们就考虑重新安排。”城管办负责人说。另外,该区还推出了季节性摊点,根据不同季节划分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