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一个社区的“和谐图谱”
· 滋养“社会文明的细胞”
社区要成为平等的沟通平台
· 29辆顺风车和一句问候
消融相隔“一条小弄”的疏离
· 33个岗位和一种“助人哲学”
提升不同阶层间的“认同感”
· 30多位残疾人和一条“连心路”
社区参与的“青少年角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个社区的“和谐图谱”
本报记者 余华 李月红 海曙区报道组 许玉芬
  宁波市海曙区华兴社区的家,虽然只有33平方米,但是当76岁的曹阿姨一个人呆在家里的时候,还是多少显得有些孤单。前两年老伴去世,她与29岁有精神分裂症的孙女相依为命。

  这个社区,有三个相对独立、经济条件截然不同的小区:宁兴小区的居民以拆迁户、退休工人和失业人员为主;相距不到二十米的京华苑,则是一个联体别墅小区,里面住的绝大多数是私企老板和成功人士;而选择在新建的海光星都买房的,基本上是一些年轻的白领夫妇。

  就是在这样一个拥有复杂“经济元素”的社区里,曹阿姨体会着居民互助带来的幸福。有一群“住别墅的老姐妹”照顾她和孙女的生活,有许多和她孙女一般年纪的年轻白领会招呼她搭顺风车,让她坐到了好多“高级车”。

  经济上的差异,并没有成为影响社区居民来往的阻碍。相反,居民们用他们的爱心和行动,在社区里进行着一次影响每一个人生活的居民互助实验。当居住格局已经完全被打破,离开了以血缘或业缘为纽带的人际交往,人们需要找到更多新的、平等的沟通平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一个社区的“和谐图谱” 本报记者 余华 李月红 海曙区报道组 许玉芬 2007-3-12 浙江日报000102007-03-12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