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一个社区的“和谐图谱”
· 滋养“社会文明的细胞”
社区要成为平等的沟通平台
· 29辆顺风车和一句问候
消融相隔“一条小弄”的疏离
· 33个岗位和一种“助人哲学”
提升不同阶层间的“认同感”
· 30多位残疾人和一条“连心路”
社区参与的“青少年角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3个岗位和一种“助人哲学”
提升不同阶层间的“认同感”

  事实上,华兴社区组建“顺风车”的想法,最初源于北京“银枫家园”的一次实验,而实验的推行者,正是提出“要在社区里进行文明学实践”的文明学学者北野。

  不过,这个带有柏拉图式理想的学者没有想到,当初在他居住的社区没有实验成功的“顺风车”,竟然在南方的一个社区获得了成功的推广。而在社区主任裘丽萍看来,居民的互助实验这时候才刚刚开始。

  “前两天宁兴小区的董大姐下岗了,现在正犯愁。”家住京华苑的高玉芳一次听到居民的谈话,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作为保健品公司的老总,高玉芳的公司雇用了1000多名员工,“是不是可以把就业机会提供给同社区的居民呢?”

  从那以后,每次有招工信息,高玉芳都会先到社区了解是不是有居民找工作。受此启发,京华苑许多私企老板都主动给社区提供就业信息。两年下来,社区里为居民提供了33个就业岗位,解决了所有失业问题。

  而对于“助人”一词,居民的理解颇有几分哲学意味:给失业人员安排工作是一种帮助,勤勤恳恳在邻居所办的企业里工作也是对他们事业的一种帮助。“人活着,谁不需要帮衬,谁能说清是谁帮谁呢?”

  家住海光星都的徐先生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宁兴小区的残疾人林小波(化名)生活困难,儿子刚考上高中学费却遇到了困难,马上拿出2000元让社区工作人员转交给他们:“我小时候家里也很穷,这孩子让我想起自己,你让他安心读书,以后的学费,我会帮忙的。”

  这之后的三年,社区居委会就成了两家联系的中转站。每学期徐先生都会送1000元到居委会,过年的时候,还会另外资助这家人一些钱。而小林的成绩单,也由居委会转交给徐先生。

  然而,令林小波感到遗憾的是,三年来他们一直没有见过这位徐先生,因为徐先生觉得:“都是同个社区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认识了心里反而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这是我不愿看到的。”

  徐先生后来得知,林小波听说他是一个30出头在企业上班的白领,就总在社区里观察,碰到相似的男士就会猜想是不是。他于是通过社区转告林小波:如果你们想把这种感激表达出来,就去帮助每一个你在社区遇到的人吧!

  2006年,北野受邀到宁波华兴社区进行了一次走访,在看到“分属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此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大家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团结,有正气”,北野很“吃惊”。他告诉记者,这些几乎是他对一个理想的和谐社区的全部理解,也是他在北京一直努力实验的方向,而在华兴社区却已经变成了现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33个岗位和一种“助人哲学”
提升不同阶层间的“认同感”
2007-3-12 浙江日报000102007-03-12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