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陈玉婷小朋友的时候,她和两个小伙伴正在社区办事中心热火朝天地排练着敲锣打鼓,“乒乒乓乓”像过年一样,震得整个楼一片喜气。
“明天晚上,我们青少年协会要组织一个社区花灯节,我们三个要在前面开路。”作为华兴社区青少年协会最新一届的主席,读初一的陈玉婷安排起工作来像模像样。
在华兴社区,孩子是参与互助行动不可忽视的群体,而让社区的大人们刮目相看的,还要从社区里那条“连心桥”说起。
在华兴社区几乎每位居民都知道,社区办事中心大门外有一条专门为残疾人修的“连心路”,不过,在大楼刚建成时,没有设计这条路。
有一年暑假,青少年协会的孩子们在社区组织了一次“体验一天残疾人生活”的活动。每一位孩子在活动中都要扮演一个残疾人,在小区生活一天。
一开始,大家都把活动当成了一个有趣的“过家家”游戏,有的假装眼睛看不见,有的扮腿不好走……可没多久,麻烦出现了。
孩子们发现,如果想去社区中心办事,不管走哪条路都要走好几级台阶。扮盲人的孩子在台阶上走得磕磕绊绊,而坐轮椅的孩子干脆只能停在台阶前寸步难行。
“听说社区里有30多位残疾人,他们到社区中心办事多不方便啊?”在活动结束后的讨论会,有一个孩子提出,要为残疾人专门造一条没有台阶的无障碍通道,马上得到了小伙伴的一致赞同。
孩子们的倡议立即在社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孩子的家长觉得,虽然是孩子提出的建议,但是他们特有的观察力和爱心意识,还是让大人们深受教育。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有的居民其实平时也在捐助残疾人家庭,但觉得修这条无障碍通道很有意义,纷纷慷慨解囊。不到一天,居民们就凑齐了3000元钱。
一个月后,社区的办事大厅入口,出现了一条用水泥铺成的约20米长的通道,通道的一侧还安上了不锈钢扶手。大人们觉得,这条路把居民们的心连接在了一起,就给这条不小的通道取了一个别致的名字,叫“连心路”。
远在北京的宋庆华老师,两年来一直关注着华兴社区的这个青少年协会。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社区参与行动”培训的负责人,宋庆华在对这个社区调研后发现,参与社区互助的能力与一个人有多少钱、受什么教育无关,“关键看如何激发不同的群体的主动性,从不同的诉求点去解决不同问题”。
春节刚刚过去,陈玉婷已经琢磨起协会的新年计划,就是组织小朋友一起收集家里的废报纸拿去卖钱,“等到卖废品的钱到4位数的时候,再捐助给有困难的居民”。在孩子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互助的力量在无限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