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全国“两会”新闻·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为医患纠纷“把脉”
· 为子孙后代守护耕地资源
· 尽快制定《乙肝携带者权益保护条例》
· 茶农后代不懂炒茶
· 机关办公室该“瘦身”了
· 鼓励大学生“孔雀西北飞”
· 要闻简报
· 老百姓需要这样的好干部
· 给残疾人送岗位
· 4000多张版权证“护身”走欧美
· 买自行车要亮身份证了
· 天气变冷 茶农有“三忧”
· 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夯实社会和谐之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茶农后代不懂炒茶
西湖龙井炒茶技艺后继乏人,
杭州已将其列入“非遗”申报名录

  本报杭州3月9日讯(记者 戴睿云 通讯员 麻剑辉) 今天,来自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的140余位茶农,来到中国茶叶博物馆参加免费培训,接受茶界专家和高级炒茶师的辅导,以备战即将到来的炒茶技艺大赛。虽然主办方要求年轻村民踊跃参加,但来的七成以上还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茶农说,因为炒茶手艺“看看不值钱,学学两三年”,没多少村里的年轻人愿意继承了。

  66岁的杨继昌炒了40年的西湖龙井,他摊开双手,向笔者展示长年接触高温留下的厚实茧子,还有皮肤被烫焦后留下的印痕。“这可是苦差事,要学好这门手艺,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你说年轻人怎么会愿意学?”他说。

  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所在的街道——西湖街道农业民政科科长陈凤仙介绍,该街道所辖9个茶村、2个合作社目前有茶农4000多人,会炒茶的在半数以上,但年纪大多过了40周岁,确实存在后继乏人的局面。“年轻人怕苦,不愿学,是一方面;茶农也不愿意自己的下一代再干苦差事,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好书,去外面谋职。” 陈凤仙说。

  笔者好不容易在辅导现场找到一位看上去较年轻的村民——家住双峰村55号的茶农陆舒麒。一问年龄,今年也35岁了。陆舒麒说,“那些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对炒茶已经没有概念了。至少我们这一辈都会炒茶,下一辈就很难说。”

  政府也看到了西湖龙井炒茶技艺有失传的趋势。这次炒茶大赛面向年轻人的免费培训,就是政府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炒茶技艺的措施。杭州市已将这种技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录,予以重点保护。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新闻·本省新闻 00002 茶农后代不懂炒茶 2007-3-10 48256F32002924A648257299004B153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