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大师故里,翰墨丹青交相辉映
· “爱好美术让我成为企业家。”
· 从前没有贴春联习惯的宁海人爱上春联
· “宁海是我们走上艺术创作之路的摇篮。”
· 八十老人的博客生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897年3月14日,宁海县雷婆头峰下的北乡冠庄村,诞生了一位在若干年之后执中国画牛耳的人物——潘天寿。2007年元宵节欢庆的鞭炮声刚刚淡出,在纪念潘天寿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这个近年来以文具制造等项目名闻遐迩的沿海小县又开始抖擞精神,向世人展示自己多元的社会面貌。
大师故里,翰墨丹青交相辉映
——浙江民间文化扫描之八
■本报记者 刘一丁 蒋勇 通讯员 陈勇 文/摄
  国画大师潘天寿,是一位从宁海这块土地上走出来的画坛巨匠。当汽车载着我们驶入整洁美观的宁海县城时,潘天寿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们的眼帘:潘天寿故居、潘天寿小学、潘天寿中学、天寿路,以及潘天寿广场和位于广场西南的潘天寿艺术中心。

  以铜像的形式端坐在广场中心的潘天寿大师和蔼地注视着来访的我们,邀请我们走进刚刚落成的潘天寿艺术中心。听宁海县有关方面人士介绍说,这个艺术中心分为5个区域:潘天寿作品陈列厅、综合展厅、书画艺术工作室、宁海优秀书画作品陈列厅和书画艺术培训基地。徜徉在崭新而又宏伟的潘天寿艺术中心,我们尽情地阅读着专业美术工作者的翰墨丹青,并透过他们的业绩,摄取了宁海县普通百姓传承大师遗风,创作和享受艺术乐趣,构建和谐文化生活的若干镜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大师故里,翰墨丹青交相辉映 ■本报记者 刘一丁 蒋勇 通讯员 陈勇 文/摄 2007-3-9 48256F32002924A6482572950029BA5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