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3月4日讯 (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顾春华 孙银玲) 正在执行我国第19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科考船,近日在印度洋成功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硫化物活动区域,从而一举实现了中国人在该领域“零”的突破。今天凌晨1时10分,此次科考活动的首席科学家、杭州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辉研究员在“大洋一号”上给本报记者发来电子邮件报告这一喜讯。
陶春辉在邮件中说,3月1日上午, “大洋一号”利用水下机器人潜伏到2800米水深的西南印度洋中脊上,拍到了大量正在“冒烟”的海底热液硫化物喷口,“黄褐色的混浊液体从海底不断喷涌出来,科考船随即锁定了这一区域。”锁定目标之后,科考队员迅速于当日下午和晚上用带电视摄影头的抓斗,先后两次从海底抓获了约120多公斤的热液硫化物样品,主要是黄铜矿、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石。
这是我国首次发现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和热液喷口,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上发现并“捕获”海底热液硫化物活动区及其样品。陶春辉说,热液硫化物是一种含有大量金、银、铜、铁等贵重金属的炽热液体,能在数千米深的海底形成几千甚至上亿吨的矿床,是目前国际上争相研究的热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