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3561服务班的春运日记
· 工疗站里有群“常年雷锋”
· 义务理发半世纪
· “12590”借助元宵节疯狂敛财
· “我们遇到了好多活雷锋”
· “新温州人”不再东奔西跑
· “红军”连队为你指路
· 一条短信牵动宁海
· 婆媳情演绎和谐新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春运过半,500多封感谢信又寄往了同一个地址——
3561服务班的春运日记
本报记者 张品方 李月红 通讯员 徐江
  “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春运过半,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封感谢信又寄往了同一个地址。

  是什么,令服务班的16朵“金花”一次次地打动着人们。这一次,我们打开了她们的服务手记——

  “我给你们跪下了”——

  摘自金艳婷的服务手记

  从心做起,让旅客满意,让旅客感动,这是我们3561班的服务理念。春运的第一天,却是旅客带给我感动。

  今天的客流量有1.6万人,我有些紧张,怕旅客回家误点。

  上午9时许,刚在停车场送一位怀抱小孩的母亲上车,就在候车厅碰到一位老人,拎着一个大编织袋,来回察看电子检票板。

  “老人家,您去哪儿?”我跑上前去。

  “东海。”老人喃喃地说。在我的印象中,宁波没有直达江苏东海的客车,只能在连云港转车,而且需要去客运中心搭乘。

  得知去连云港的车费要213元,老人扭头就走,“我不坐了”。老人心里肯定有事,我追上前去,拉住他。原来老人在象山打工,临近年底,工地老板卷着工人们的血汗钱跑了,走投无路的老人怀揣着仅剩的200元钱,走路来到宁波。

  来不及审批,我向同事征求动用车站的帮困基金,打印好车票交给老人,他惊呆了。更想不到的是,围观的旅客有的买来食物,有的主动提出送他去客运中心。

  “姑娘,我给你们跪下了。”当我和司机将老人送到客运中心,并提醒他检票时间和地点时,老人泣不成声。

  看到这个场面,我的心情有些沉重。这是我的分内工作,竟受到老人如此大的礼遇。遇到意外没钱回家的旅客,班里姐妹们主动垫付的路费就超过1.1万元。人与人之间的感动是相互的,今天感动的不只是旅客,还有我。

  “新的一年,希望收获更多美丽的笑容” ——

  摘自邬海维的服务手记

  进3561服务班,已经有四个年头了。

  今天是除夕,一大早,我叫醒儿子,他又得去爷爷奶奶家吃年夜饭了。10时多,匆忙吃了点昨天的剩菜,赶着上班。

  候车大厅外,一位身缠绷带的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尽管有两人扶着,走路却是一步一挪。

  我找到一辆轮椅车推过去,“您好,我可以帮助您吗?”

  女孩的眼睛闪过一丝惊喜。她的身体大面积烧伤,虽然治疗两个月了,但一碰就疼,我们只能轻轻地、慢慢地将她扶上轮椅,推进重点候车室。

  得知她们回上海,我代买了3张票。在一一征询同班次旅客的意见后,我又换到了1、2、3号座位的票,方便女孩上下车。

  在大巴车门前,女孩开始犹豫了。眼前是两个台阶,这又将是一个痛苦漫长的过程。

  “慢慢来,你行的。”我轻声鼓励她。捧着她的右腿,一点点,一步步。15分钟后,女孩终于挪到了座位上。我长吁了一口气,额头竟然出了很多汗。“姑娘,你的帮助是我女儿今年最好的礼物。”女孩的母亲有些哽咽。

  “你们的快乐也是我的最好礼物。”我开心地说。女孩向我艰难地挤出一个笑容,很美,很温暖。

  “多提供一些人性化的服务”——

  摘自乌慧娣的服务手记

  春运期间,车站人手不够,我被派往检票口顶岗。

  今年,携童探亲的旅客特别多。值班员再三强调,上班时要打起精神,特别是在处理免费携童的比例,语气要柔和一点。

  中午12时,6名旅客带了3个小孩乘车。根据目测,其中两个小孩应该不符合身高1.1米以下免票的规定。我招呼孩子们过来量一下。果然,1.3米。

  “孩子可以坐在大人腿上。又不占你们的座位,凭什么要补票,看我们外地人好欺负吗?”得知要补票,其中一位男旅客有些气愤。

  “您请看电子显示屏上的提示,这是交通部门的规定,也是为了孩子的乘车安全。”来的都是客,我明白旅客的担心:补票麻烦,改班不一定有票。“要不,我帮您去买两张儿童票,免手续费,并保证你们坐上下一班车。”

  旅客默许了。我立即询问等候下一班旅客有没有提前要走的,凑足6位。接着,到售票口补上两张儿童票。不到2分钟,事情办好了。

  连续几天,都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这也让我看到了工作可以改进的地方:班车未满座的情况下,让有需要的旅客签字不收手续费就可上车,这对旅客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车站也没有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9 3561服务班的春运日记 本报记者 张品方 李月红 通讯员 徐江 2007-3-5 48256F32002924A648257294000F185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