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专版
3  4  
PDF 版
· 各项措施多管齐下有效促进我省安全生产工作
· 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实现“三个确保”
· 我省安全生产
仍需警钟长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3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工作深化 状况改善 总体稳定 趋于好转
各项措施多管齐下有效促进我省安全生产工作
  工作深化 状况改善 总体稳定 趋于好转

  各项措施多管齐下有效促进我省安全生产工作

  2006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43410起,同比减少10518起,下降19.5%;累计死亡7753人,与上年同比减少494人,下降6.0%;受伤42485人,同比减少6024人,下降12.4%;直接经济损失35736.5万元,同比减少3863.5万元,下降9.8%。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并趋于好转,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的目标,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至此,我省安全生产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三项主要指标“零增长”。

  

  2006年,是我省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安全生产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安监部门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法规体系、落实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规范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政许可行为、组织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活动、认真实施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宣传等一系列工作,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呈现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四项主要指标稳中有降。

  成绩来自于孜孜不倦的努力。省安全生产委员会、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总结指出,2006年的成绩来源于全省安全监管的各项措施。

  抓好各级各部门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去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继续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职”和 “一票否决”,把分管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纳入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指标,丰富了责任制的内容。在责任制考核上,按照“两个确保”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了考核指标;在管理指标方面,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与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紧密结合,更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各地还采取事故通报、警示及告诫谈话等措施,加强检查和督促。

  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去年上半年,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28号),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力推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参与监督的安全生产格局的形成发展。

  认真开展执法检查

  强化安全监管工作

  去年上半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统一部署开展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并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和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作为执法检查的工作重点。为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做好执法检查,全省各级安监部门主动配合,抽调了一批安监干部、专家,随同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公安、消防、交通、建设等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自觉对照安全生产法规,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经费投入、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力度等方面工作的自查自纠。据统计,全省共组织7万余人次参加检查,检查单位8.5万余家,发现隐患3.2万余条,下发整改指令书或整改通知书2000余份。

  按照省人大的部署和省政府的要求,各地针对执法检查中查出的问题和事故隐患,加强整改。省安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对检查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类,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列出省、市、县(市、区)负责督办整改的问题和重大隐患。绝大部分隐患已完成整改。

  针对危险化学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全省部署开展了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治理“2006行动”,突出人口密集区域内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限期搬迁、沿江沿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建立事故状态下应急处置池、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储罐或生产作业场所实施挂牌和开展专项安全评价等重点,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实行事故警示牌挂牌。在“2006行动”中,全省共检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8941家,查出隐患9687处,完成隐患治理9365处。对去年以来发生事故的13家单位实行了事故警示牌挂牌。自开展“2006行动”以来,危险化学品事故多发的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在省人大的重视支持下,加快推进了《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的立法进程。通过反映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条例》的内容,《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于去年11月1日起施行,为进一步依法行政、从严监管创造了条件。

  实施全员安全培训

  加强社会安全宣传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全省安监部门认真贯彻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将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作为防范和减少各类事故的治本措施,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省安监局制定了实施全员安全培训规划,统一编写培训教材,制作培训光盘,培训师资力量,并加强对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督查。各级安监部门按照省安监局的统一部署,全力推进全员培训工作,全年完成了对1000多万名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培训。全员安全培训取得明显效果,得到国家安监总局的充分肯定。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各级安监部门认真组织好法定安全生产培训,去年全省共新训、复训、普训企业主要负责人20.5万名、安全管理人员55万名、特种作业人员25万名。

  在全国第五个“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各地、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征文和咨询日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万份,全省参与和受教育人数达1000万之多。省安委办还组织省级有关部门,联合10家新闻媒体在全省开展了首次“安全生产千里行”活动,及时报道安全生产正反典型。通过这些活动,宣传了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岗位技术能手”、“安全知识竞赛”等群众活动。去年全省共有4万余家企业、480余万职工参加“安康杯”群众性安全竞赛活动,积极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其中有100家企业、60名个人受到省里或全国表彰,并有8家企业被树为“安康杯”竞赛活动示范单位。

  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按照省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的部署,省安监局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实际,建立联合整治机制,积极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道路交通、营运客车、农机、消防、海上渔业捕捞及运输等10个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在上述专项整治活动中,全省共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3153家,查出隐患10365项,19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整改,13家企业被关闭;查获非法烟花爆竹15000余箱;查处无证开采矿山280家,收缴炸药12122公斤、雷管32131枚、导火索34604米;检查客运车辆54万余辆,查处超员1.9万起,卸客转运5万余人;查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1079万起,查获无牌无证机动车32529辆,报废机动车1908辆,吊销驾驶证1698人次;排查出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6244处共1.8万公里,省级事故黑点100处、特别危险高落差路段100处;检查拖拉机17428台次,纠违4116台次,补检拖拉机1138台次;检查渔运船500余艘,对132艘渔船进行了现场处理;检查建筑工地5081个,责令停工整改工地456个,暂扣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55个,降低了2家企业的资质;检查“多合一”建筑单位14899家,整改消防安全隐患8836处,责令停产停业337家。

  省政府、省安委会及有关部门先后公布的28家工矿企业重大隐患单位、21家重大消防隐患单位、100个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100处临水临崖特别危险高落差地段等重大隐患,在各相关责任部门、责任单位的努力下,大部分已整改完成。全省位于城镇居民密集区域内已列入搬迁计划的66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已有31家完成搬迁或关闭,16家正在实施搬迁,15家已落实或基本落实搬迁用地,2007年底有望完成搬迁工作。

  加强关口前移工作

  强化源头基础管理

  针对我省中小企业众多、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状况,各级安监部门在重点行业认真推行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推动各类企业逐步形成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安全工作。省安监局组织专家编制了《浙江省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编写导则》、《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定办法》、《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工作辅导材料》等规范,研究制订出台了《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等地方强制性标准,确定81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105家矿山企业开展了试点,继续开展了50家机械行业企业安全标准化示范活动,目前,全省已有5000余家企业开展了安全管理标准化活动。

  通过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全省重点行业领域普遍开展了企业安全状况全面评估,结合国家安监总局8号令,制订出台了《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细则》,从而进一步加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管理,防止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全省已有1384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6185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1956家矿山企业和124家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申领了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10家不符合颁证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已停止危险化学品项目生产;283家存在重大隐患的矿山企业停产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等情况的矿山企业369家。全省37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中,已有14家实现退出。全省已有805家矿山使用了中深孔爆破安全开采技术,约占用普通爆破开采露天矿山的50%。

  为防范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全省开展了沿江沿河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整治,确保实现“清净下水”。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省安委办进一步完善了安委办联络员例会制度,及时通报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针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研究相关对策措施。各级安监部门积极协调公安、消防、交通、建筑、海洋、教育、旅游、电力、水利、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专项整治、隐患整改、事故查处等方面,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级安监、公安、检察、监察、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事故进行严肃查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各项措施多管齐下有效促进我省安全生产工作 2007-3-2 浙江日报000112007-03-0200041;浙江日报000112007-03-0200040;浙江日报000112007-03-02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