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相聚、亲友聚会自然少不了下馆子,不少人喜欢现场挑选些鲜活的水产品,当场过秤后再烹饪。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饭店里的海鲜其实隐藏着诸如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等许多“猫腻”,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上当。最近,杭州部分美食论坛中就有知情人把这些“把戏”拿出来“晒”,以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不要被不良商家所蒙骗。
“猫腻”一:包装、掺水来压秤
为牟取暴利,一些饭店在海鲜的外包装上动起了歪脑筋。有的用加厚的塑料袋装海鲜,有的在蟹类身上缠满粗粗的稻草绳,过磅时这些外包装与海鲜一起被计入总重量。还有就是掺水,许多饭店都把活鱼放在塑料袋里,在顾客面前现场称鱼,并以此证明顾客所点的是新鲜的活鱼。有些狡猾的商家便在当中做手脚,在塑料袋中掺上一二两水,既能压秤,顾客看着心里也舒服——“这是活鱼嘛,有水才叫新鲜!”
提醒:在海鲜称重时,应要求去掉塑料袋、稻草绳等外包装后再称,或者可以用铜盆等容器装好海鲜,过完秤后再减去容器本身的重量。遇到掺水的,建议消费者把塑料袋扣破几个小口子,待水流干后再称重。
“猫腻”二:偷梁换柱
现在很多饭店里都设置了玻璃鱼缸,里面养着各种鱼、虾和螃蟹,看上去都是活蹦乱跳的。当消费者点完菜后,为了证实他们所点的海鲜是新鲜的,服务员一般在称重时也会主动让消费者现场观看。可是消费者哪里知道,称的时候是活海鲜,端上桌的却并不一定是新鲜的。一些不良商家将这些海鲜在顾客面前走一番过场后,又重新放回到鱼缸里,而取而代之的是冰箱里的冷冻海鲜、死海鲜,做熟后消费者一般也不大看得出来。
提醒:消费者在海鲜端上桌后,要先看看海鲜的外形、闻闻味道,判断海鲜是否新鲜。点海鲜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记号:以点龙虾为例,不妨在龙虾头上指定位置折一根虾须,待熟菜上桌后,拿断须与断口相接,可以由此判断是否就是自己所点。还有像海螺、虾等不太容易缩水并且可以计算数目的海鲜,如果消费者对其斤两有明显怀疑,可以将上桌的海鲜的数目与称重的同类海鲜数目相比较,以此来判断是否缺斤少两。
“猫腻”三:张冠李戴
有的海鲜饭店往往利用一些消费者对海鲜不熟悉,把砗磲说成鲍鱼,把瓜螺说成皇冠螺等等,以此来欺骗消费者。记者曾在杭州古翠路一家海鲜大酒店发现,该饭店将海鲫鱼标成了桂鱼,事实上后者的市场价格高出前者许多。
提醒:消费者在点海鲜时要擦亮眼睛,在点菜后应认真核对点菜单,看是否与自己所点的海鲜相符合。若遇到张冠李戴的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杭州市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还表示,海鲜价格历来较高,商家若稍微动点手脚,消费者就会吃大亏。希望餐饮企业尤其是海鲜饭店的经营者,以诚信为本,不要做一次性生意。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一旦发现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应当予以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