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爱运动的人越来越多,有限的公共体育健身场所不能完全满足健身人群需要;一方面却是数量众多的学校体育场地在假日中大门紧闭,闲置不用。这是一个看上去有些荒谬的现象,却在我国很多地区长期存在,引来颇多争议。
宁肯放坏也不用坏
学校体育场也放假
这个春节恰逢北方暖冬天气,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爱运动的人们对这种天气颇为欢迎,健身气氛非常浓厚。在各个健身俱乐部和一些户外运动场,前来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但同时,记者也发现,运动的空间太挤了!每次去石家庄体育大街上的体育公园篮球场,记者都能看到每个场地有十五六个人同时在打球,为了避免争执,有时候只能将人群分为3拨或4拨,轮流上场。
“没办法,虽然人多,但这个场地至少还对我们敞开大门,而且现在免费。”坐在球场边休息的小曹对记者说。他今年上高二,据他讲,自己所在的学校虽然也有很多篮球场,但放寒假后就不让进了,连本校学生也不允许。
记者在春节期间走访了石家庄的部分学校,没有发现一所将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学校。一位中学体育老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学校在假期关闭体育场地是惯例,一些人的思维是“宁肯放坏也不用坏”。
开放场地大势所趋
相关政策亟待规范
面对外界对学校假期不开放体育场地的指责,一些石家庄中学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指责得有道理,但学校也有苦衷,稳妥起见,暂时还是不能开放学校体育场。首先,假期老师都放假了,没人管理;其次,万一出了安全事故谁来负责;第三,体育场的损耗谁来承担,如何承担。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崔兰芹长期以来一直呼吁学校假期应开放体育场地,她认为这绝对是一件对学校和学生都有利的事,但目前缺乏相关政策保障。“现在学校都实行校长负责制,万一开放学校体育场出了点什么事情,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也不知该如何解决,学校领导当然不愿冒这个风险。”她建议,有关部门应制订一个学校体育场地管理使用的政策法规,明确管理者与入场者的责任、义务,先理顺关系,再对外开放。
新华社记者 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