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浙西农村出现了一个新气象——文化成为人们生活常态。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去了一趟柯城区余东村,发现那里的农民空闲下来就“玩”起琴棋书画,读书、上网的也日益增多。他们并非为了演出、展示、拿学历,初衷纯属玩玩。与此同时,野果采摘、冬笋采挖、河塘捕鱼等等,这类原先被城里人用以“农家乐”的活儿,现在农民自个也“玩”了起来。即便像农家酒席上常见的猜拳,也演变成了娱乐,不为喝酒纯为闹着“玩”。
热闹之余,笔者看到的是,“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在农村的逐渐兴盛,而这一切得益于近几年“文化下乡”工作的重点转移,改变了以往送文化下乡就是送戏送图书下乡的单一性,紧紧抓住“生活”,以文化来改善生活方式,以文化来创造农村新生活。
这一“转移”对于时常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以致整个新农村文化建设,都不无实质性的启示。文化建设不仅是在“丰富”上做文章,更应当是以改造创造生活。实际上,“节”的热烈而“日”的贫困,仍然是农村文化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节”代替也带动不了“日”,根本原因就是文化与生活“两张皮”,文化还植不进生活。因此,有必要对“文化工作”以及“文化”本身进行改造。
文化具有观赏、消遣的一面,但文化生活不是看个戏那么简单,文化生活就是生活。也就是说要将“文化”转变为群众的一种现实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价值观念。柯城余东村农民书画,是在一定的传统基础上,引导强化而来,村民乐此不疲。直白地说,文化就要具体为群众自己能“玩”得起来、“玩”得开心的“东西”,成为某种生活常态,否则便仅是一场“戏”而已。
幸福生活就是诗意过日子,这不单单是物质的富裕,更在于“文化化”。应该说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向来不缺乏“文化”意蕴,需要的是显现和倡导。“农家乐”正是城里人发掘出了农家生活、农活等的乐趣、情趣,受此影响,农民也发现了自身生活原来还真有这么丰富的“意思”。城里人到农村休闲等,客观上也是“送文化”下乡,而且还开发了农村文化,使农家生活文化化。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但要送文化产品,还要多多地与农民一起“生活”。在生活中升华文化,倡导和弘扬文化。
生活创造文化,文化提升生活。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文化建设,应着力解决好文化与生活“两张皮”的现象。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化,也必须还原为生活,而这正是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