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撑
· 资本必须讲道德
· 人生悟语
· 谈谈准都市建设
· 现代消费伦理视野中的节约观
· 利益集团和
利益群体的区别
· 哲理漫画
· 资本全球化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
· 大国关系及其良性互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2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国关系及其良性互动
俞 邃
  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一直处于波动与调整之中。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支配下,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奉行对内自强不息、对外竞争共处的方针。对内,将经济建设与变革置于首位,借助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以提高综合国力。对外,力求改善自己的处境,赢得尽可能有利的位置,为本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大因素。当今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出现或转移都有着深刻的大国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大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大国内部发生的事情,也往往会牵动外部世界。大国之间不仅因其矛盾性影响着世界,而且其依存性亦即有时表现出的“合力”,也会对世界事务产生重大影响。名目繁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等,却又不具结盟性质,这是冷战后的新鲜事物,成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和谐世界的一种过渡现象。

  受制于时代主题和国家利益,大国关系调整的首要前提是谋求协调与平衡经济利益。大国之间依存性加深,同时竞争性加剧;自主性加强,同时互补性日增。大国关系有可能产生良性互动。

  邓小平当年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过:“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大国之间应当是一种彼此受益的互不敌对、互不对抗的新型关系,都要以对话、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任何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势必牵动第三方,形成多角,既相互牵制,又互动促进,从而保持某种相对平衡。双边关系的健康标志在于不针对第三国,三角关系的合理运行在于不打牌(即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而集团政治则完全不符合冷战结束后的时代潮流。保持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对于国际形势的稳定至关重要。

  大国关系良性互动有其规律性,它是由起点、过程与结果三个环节构成。起点——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同时必须尊重他国的利益,两者缺一不可。过程——竞争与合作同在,矛盾与妥协并存。合作要诚信,妥协要适度,竞争要守规矩,摩擦要不导致对抗。结果——双赢、共赢,而不可能是任何单方面获益。

  随着经济因素的作用飙升,国家之间的竞争(包括对市场、自然资源、科技和人才的争夺)变得日益激烈。但同时,各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彼此之间谋求合作的势头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大国之间出现良性互动的可能性在增大。

  大国关系能否产生良性互动甚至走向机制化,需要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反对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大国关系调整中不可避免的一项长期任务。平等互利原则(即双赢、共赢原则)适用于所有国家。中国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俄关系的迅速发展、中欧关系的平稳发展、中日经济关系的持续发展、中印关系在日益改善中发展以及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我们在讨论大国关系时,必然要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中国历来非常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强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永远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所谓大国关系意义重大,决不意味着低估广大发展中国家作用上升的事实,更不能否定国家无论大小主权一律平等的原则。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