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江山千余蜂农春节忙学新技术
· 妇女趁春光学农技
· 慈溪企业“破壁”增收3亿元
· 定人定时进村
为村民服务
· 天目山护林用上“电子眼”
· 一台刻字机富了一个村
· 文明旅游,离你我还有多远?
· 司机谨防长假疲劳综合征
· 保洁员才上岗
又担心下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台刻字机富了一个村
宁海富裕起来的村民向30多年前制作首台刻机的老人拜年谢恩
  本报讯(记者 蒋勇 通讯员 蒋善学 徐文) 春节期间,宁海县长街镇岳井村600余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企业代表,自发将写有“饮水不忘掘井人”、“致富永铭开拓者”的匾牌送到该村金良治老人家中,并向金老先生献花、拜年。岳井村党支部、村委会将一块写有“雕刻机之父”的荣誉证书授予金老先生,以表彰金老先生为该村村民致富作出的贡献。

  岳井村拥有1000余户村民,当地村民祖祖辈辈守着人均几分的薄地维持生计。1971年,金良治在岳井村制造出第一台机械刻字机。雕刻机厂的建立给农民带来了致富的机会,有的在工厂从事制造,有的去外地跑供销,从制造第一台雕刻机,到第二台,再到年产100台……起初,雕刻机以4600元的价格被源源不断地卖到各地。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精明的村民便开始自己做生意,从村里运几台雕刻机到外地租个店面,给客户的模具进行雕刻加工。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村庄分赴大江南北,而村子里制造生产雕刻机的工厂也多了起来。目前,该村还设有多家雕刻技术培训中心,雕刻机也从起初的小型手工操作发展到了大型数控电脑装置,该村因此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雕刻机生产基地,其中上规模的企业就有600余家,遍及全国各地。雕刻机不仅成就了岳井村,同样也带动了宁海县东部沿海地区100多个村庄上万名村民致富。

  上图 该村600余家上规模雕刻企业代表向金老先生(右一)献花、拜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