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也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盘点“十一五”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连串闪亮的数字跃入眼帘——
20.9万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跃上新台阶
“2006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价格涨幅较低、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实现了‘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说。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万亿元,向着“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1万亿元的目标迈出一大步。
1.5%: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去年房价涨幅仍然偏高,但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17606.9亿美元:
对外贸易再创新高
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387.8亿美元,增长23.8%,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贸易不平衡加剧,顺差过高。为此,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日前指出,将把减少顺差作为今年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1.88万亿元:
主要工业行业利润全面增长
去年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8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幅比当年上半年提高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
3.9万亿元:
“真金白银”收入国库
财政收入是体现国民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据初步预算,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达3.9万亿元,增收7000多亿元。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说,“真金白银”收入国库,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7.4%:
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实际增长7.4%,近些年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幅超过6%,大大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的目标。
1184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创历史新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6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这也是自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首次突破1000万人。
1.4%: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加快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反映出政府和企业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的努力。据初步统计,2006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达3000亿元,占GDP的1.4%,为历史最高水平。
去年,我国政府科技拨款稳步增加,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加19.2%;14个省区市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超过50%,多数省区市财政科技投入经费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
89.7亿元:
让更多穷孩子能上学
从2006年春季开学起,我国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一措施惠及488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去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杂费、免教材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金达89.7亿元。
随着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进一步增加,今年,全国农村近1.5亿名中小学生将全部免除学杂费,因贫辍学的孩子将更多地重返校园。
18649万人:
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我国政府长期努力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列为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要求到2010年这一数字必须达到2.23亿人,比“十五”期末增加近5000万人。
来自劳动保障部最新数据,截至去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18649万人,比上年增长6.64%。“2006年是近年来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进展最快的一年。”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说。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刘羊旸 姜雪丽
(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