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离温州大陆50多海里南麂岛上的渔民,至今仍保持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纯朴民风;尽管在旅游旺季,每天上岛的游客数是海岛渔民常住人口的十倍以上,但海岛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却逐年下降。
是什么让被人誉为碧海仙山的南麂变得如此安宁?近日记者来到南麂岛,走进温州公安边防支队南麂边防派出所,亲身感受在这一群“橄榄绿”精心守护下的碧海仙山。
目睹海上救人
2月9日,记者来到边防派出所时已近中午,忙碌了一个上午的官兵们正准备吃午餐,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渔船触礁,在火昆岙附近,快来救我们兄弟俩!”电话里传来紧张的求助声,执勤的见习警官范卫兵感觉到情况危急,吹响了紧急集合哨。由4名官兵组成的应急分队立即前往事发地。官兵紧急调用一艘小舢板向出事渔船靠拢,3分钟后,小舢板靠上了出事渔船。渔民获救后,官兵还迅速将渔民的卫星导航仪、煤气罐等一一捞上来。人得救了,船上的贵重物品也被打捞上岸,洪姓船老板兄弟俩拉着全身湿透的范卫兵的手,连声道谢。
在记者采访期间,渔民们一件件地讲着类似的故事,他们说,边防官兵是渔民的“守护神”。
官兵的“十八般武艺”
南麂边防派出所的官兵加起来不过8人,但辖区内的警事却一样也不少,派出所不仅要当好治安警、消防兵,还要做交通警察和缉毒警。“不懂业务,肯定管不好,也管不了。”在海岛干了6年多的教导员郭毛兵对此深有感触。
自从南麂列岛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后,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秀丽的海岛风光,带动了旅游热潮。宾馆、车辆的数量激增,也给派出所出了道难题。车辆衔接不好,车次安排不周,游客意见大,会影响海岛的旅游形象。派出所决定派出一名警官专门学习交通管理知识,协调车主的利益纷争,还先后成立了驾驶员协会和旅游业主协会,一举扭转了管理滞后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不利局面,游客满意率大幅提升。
海岛没有专门的消防设施,在旅游旺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去年夏天,海岛新辟的景点小木屋得到了游客的青睐,但官兵在检查时发现,小木屋用于加热洗澡水的煤气瓶就放在屋后,整天晒在太阳下,确有隐患。派出所立即向业主发出了整改通知书。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与陆上公安派出所不同的是,边防派出所官兵流动性很大,对于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士们来说,听不懂渔民方言,就意味着与渔民交不上朋友。“两句半”是派出所里的行话,就是要求不论籍贯在哪的官兵,来岛半年后,至少能用基本方言与渔民做简单的交流。今年刚退伍的士官李金海,上岛半年多时间,就较熟练地掌握了方言,与渔民打成一片,在一次考核中,上级派来的考官拿着居民户口登记表,随机点了一个户主的名字,李金海立马就报出这个人的体貌特征、家庭住址、从事职业、个人喜好等,令考官大为叹服。
岛上交通不便,至今没有一家照相馆。来自四川的老林在竹屿岛上已有两年,他说,以前我们小岛上的外来人员办渔民证、暂住证要到南麂本岛的派出所,坐船、走山路要1个多小时,还要到平阳县城照相,至少得两天时间,光路费就要百余元。现在派出所每月上岛一次,给我们照相、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证件做好后还主动送上门,既方便又省钱。
去年初,南麂边防派出所租了一部“拍立得”一次成像相机,以方便海岛群众办证件照,只代收成本费,坚持上门办证,送证到家。截至目前,官兵们共为外来渔民办理出海船民证318本,办理暂住证365本,义务拍照536张,仅拍照一项,过去一年就为渔民、群众减轻8万多元负担。
海岛“不沾锅”
逢年过节,想送点年货到派出所表谢意的渔民不少,但派出所官兵从没有收过一份渔货,这一点在派出所帮助烧饭12年多的林代红心里最清楚。拒收渔民送的海产品成了多年来派出所历届领导传下来的“铁律”。
有一年春节,林代红的儿子专门从老家上海岛来看望父亲,考虑到岛上生活不便,顺便带了些水产和蔬菜,老林想想是自己儿子送的,没有汇报,就烧给官兵们吃了。时任所长的郑海忠知道后,找到老林的儿子一定要按市场价结算,两人为此还红了脸,最后还是老林出面做思想工作,收下了菜钱。事后老林也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老林说,在海岛工作30多年,光为派出所烧饭就干了12年多,先后换了十几任所长和教导员,看着官兵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办事,自己心里就特别暖和。前年初,派出所考虑到老林年龄大了,决定让他回到岸上颐养天年,老林红着眼睛找了领导十几次。“就是不给工资,我也愿意在岛上给战士们烧碗热茶,做顿热饭,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共产党的部队,是如何几十年如一日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