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嘉兴2月22日电 (记者 陈培华 陆永林 通讯员 金骏) 这两天,一盆盆瓜叶菊成了人们走亲访友时的最好礼物。在嘉兴南湖区七星镇东进村,陈秋余等6名大学生顾不上回家,正忙着把他们亲手种植的瓜叶菊,趁新春佳节推销出去。
昨天一大早,陈秋余与陈道达来到他们承包的花棚,逐一为花圃脱去“外衣”——细心地掀起塑料薄膜。陈秋余说,花儿上市前要适当加大通风,使瓜叶菊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去年6月,毕业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和园艺专业的陈秋余等6位年轻人,承包了南湖区七星镇东进村5亩地的温室大棚,成立了嘉兴市南湖区七星姿博园艺场。他们有的来自温州,有的来自绍兴,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20岁,出于同一个理想,在花一样的年龄,他们走上了创业之路。
上午9时,他们动手配制价廉质优的“营养液”喂花儿“进食”。“浇灌还有讲究呢,切忌过湿,以免烂根,”陈秋余指着大棚架中部的天窗解释道,“通过随时控制通风口的大小,控制大棚的湿度,有效减少了叶子变黄的现象。”大棚里的每项设备,每一处设计都倾注了他们极大的心血。
中午,两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载着一车瓜叶菊到了嘉兴市花鸟市场,一个摊位一个摊位推销。下午4时刚过,陈秋余急匆匆地从市区赶回大棚,因为气温降低后就要开始减少通风口,为花儿保暖。“棚内温度会影响株形及花期,所以开关薄膜显得尤其重要,就算是大年初一也不能耽搁呢。”陈秋余说。
回首半年多的创业经历,挫折与收获同在。陈秋余说:“走进大棚才知道,想看花开有多难。”他们栽培的第一批花卉遇上了高温,再加上技术、基础设施等因素,几乎“颗粒无收”。陈道达回忆说,最辛苦的是夏天,白天大棚里温度有40多摄氏度,晚上住在大棚后面的一幢工程房里,没有空调、电视,不通电脑。虽然条件艰苦,但这半年多,却是他们生命中过得最充实的一段时间。
新年到了,他们也迎来了丰收的喜悦。他们种植的瓜叶菊,相继摆进了秀洲区、海盐县、嘉善县的“两会”会场和各大宾馆。他们高兴地说:“在这里虽然辛苦,但真的很幸福,这是一种劳有所获的幸福,是一种‘听’得见花开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