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胡锦涛在甘肃同各族干部群众共迎春节
· 大年三十,永嘉县后九村洋溢着喜庆气氛——
郑九万与乡亲共话新发展
· 璀璨烟花映杭城
· 网络串起“异乡客”
· 留校生,也能吃上自助大餐
· 家庭音乐会贺新春
· 多吃点,今夜干到11点半
· 年夜饭,我家和这里差不多
· 杭州:老底子拜年要拎三角包
· 工地上,吃年夜饭感觉也开心
· 旅途中,我们一起欢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州:老底子拜年要拎三角包
洪尚之 邵子江
  编者按:有多少历史久远、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过年风俗离我们远去?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许多中老年人在回味,许多年轻人在找寻。本报今起推出《寻找远去的年味》专栏,介绍在浙江各地渐渐远去的过年风俗。

  说起先前过年的盛况,老杭州有句话叫做:“大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的穿”。年夜饭是最丰盛的,辛苦干活一年,年底买来的鸡鸭鱼肉自然要先敬祖宗。好在祖宗善解人意,只愿意享受菜肴的热气,不来争食晚辈难得的荤腥,最后鸡鸭鱼肉全都满足了全家人的口腹之欲。

  大年初一,全家老小在老棉袄外边套上一件新蓝布罩衫,穿上新布鞋,穿戴整齐后,照例要去灵隐寺、天竺寺“烧头香”。“烧头香”回来要吃汤圆,这象征全家团团圆圆。然后各家各户外出拜年。

  旧时大户人家礼包贵重,红红绿绿、大包小盒自然不用说。一般人家也都要拎着粗草纸包的三角包相互拜年。用稻草做的土草纸相当粗糙,摸上去硬邦邦的。但是在南货店伙计手里,一张草纸卷成圆锥形后,却什么东西都能包。包红枣、花生、酱菜、橘子自然不在话下,再衬上一张细纸则可以包白糖、藕粉、粽子糖等细巧食品,保证点滴不漏。

  拜年礼包在南货店卖,礼包分大小两档,大包是一斤装,小包是12两装(老秤),通常价格在几角钱左右,最高级的包价格碰顶是一元。

  家里的大人在街头巷尾的小南货店里买一点红枣、福橘、白糖、藕粉等吃食,过秤后小伙计用粗草纸将三角礼包包得有棱有角,再盖上一张巴掌大小的“红票”(类似今天的宣传单和质量保证书),礼包的样子就漂亮多了,然后扎上一根细麻绳,让你放心提着走路——按照规矩,给长辈的拜年礼包是规格最高的桂圆包,其次是藕粉包、白糖包,送平辈人的则多是糕干包、红枣包等。上门拜年鞠个躬,送一个简陋的草纸礼包,响亮地叫一声 “恭喜发财”。

  收下礼包以后事情还没有完,年还得过。那时,老百姓家家手头都不宽裕,人们一旦收到亲戚朋友的拜年礼包,自己是肯定不舍得打开吃的,总要“统筹兼顾”拜年大局,礼包要四处转送还人情“物尽其用”,来个亲戚朋友之间心照不宣的“礼包大展览”。不闹个包破绳子断,这些拜年礼包的“旅行”就要持续到整个正月。

  现在过年,老百姓走亲访友的礼品大多是龟鳖丸、青春宝礼盒,回忆过去,老人们唏嘘不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