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春节,期待真情短信
· 短信拜年:芝麻开花节节高
· 尴尬之一:雷同短信滚滚来
· 反思源头:不良短信何处来
· 民俗新风:
短信拜年有深意
· 尴尬之二:天下谁人不识君
· 尴尬之三:不良短信惹人烦
· 一句“某某过年好”,也比重复短信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短信拜年:芝麻开花节节高
  与传统的登门拜年、写信拜年、电话拜年等方式比起来,短信拜年形式新颖,流行速度最快。短信拜年已经成为人们首选的拜年方式,据相关调查,40%以上的人选择短信拜年,超过选择电话拜年、登门拜年等其他拜年方式的人。

  短信拜年的流行,与我国移动通信的迅速普及直接相关。2006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4亿户,居世界第一位。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是短信拜年流行的前提。

  说起短信拜年的流行,还源于我国的传统民俗。一年结束了,春节放假,心情也放松下来,该向在过去的一年中帮助过自己的亲朋好友们说点什么。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内敛的民族,通过短信,双方不见面,更容易将心中想说的话大胆地说出来。对方收到祝福,有什么感受,拇指按几下,就能传递过去。也许,这就是短信拜年在中国流行的文化背景吧。

  短信拜年正处在高速上升期。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6年春节期间,全国的短信发送量达120亿条,平均每个用户发送了30条短信,按每条短信0.1元计算,运营商仅一个春节就收入了12亿元。2006年我国共发送短信4594亿条,比去年同期增长40%多。可以预料,今年春节期间的短信发送量将达到新高。

  伴随着短信拜年的流行,出现了相应的服务。近年来,每到过年,移动通信公司和各大网站都会推出短信拜年平台。在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精心准备的祝福内容,有针对长辈的,有针对晚辈的;有针对老师的,有针对学生的;有针对同事的,有针对领导的……分门别类,应有尽有。现在,有的网站还推出了新的短信拜年服务——彩信拜年,在音乐、视频的辅助下,情感的传递载体正在多媒体化。

  有的网站还提供了便捷的发送服务,不用手机,直接在网页上输入对方的手机号,就可以将选中的祝福短信发送出去。使用者得到了方便,移动通信公司和网站得到了效益,双方皆大欢喜。贺年短信数量的迅猛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先进的发送方式。

  然而,上升的后面,有种种有违文明的尴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