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洪卫 路桥区报道组 王依友) “村前是‘粮仓’,村后是“银行’,东西绿树掩厂房”,这是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人对村庄规划分区的生动描述。站在村边的枇杷山上,村支书王统德进一步解释说:“村南村北是小稠村的农业生产区,‘粮仓’是农民社区南面的900多亩粮田,‘银行’是北山近千亩枇杷林,东西两面工业生产区块和居住区用绿化带隔开。”而这一切,全是村庄规划中早已“绘”出来的美好景象。
建设农村新社区,关键是搞好规划。在满山盛开的枇杷花中,正在疏花的村民任云明深有感触说,以前农民建房东一座西一座,猪圈建在房前屋后,还有臭气熏天的露天粪坑。小稠村所在的桐屿街道是“中国枇杷之乡”,每到枇杷成熟时,商贩们纷纷到村里收购。脏乱差的居住环境,让村民吃尽了苦头。6年前,一家外地罐头企业的客商来收枇杷,满地垃圾和一阵阵臭气把他吓跑了。老任种了约6亩枇杷,他说:“那年,我家的枇杷烂了好多。”
任云明的邻居陈志礼在家里办了一个塑料加工点,他家的三层楼房原来是一个集居住、车间、仓库共用的“三合一”企业。6年前的一个傍晚,家庭工厂的电线发生短路,引燃了塑料件,幸亏大家及时扑灭了明火,才没有造成较大的损失和人身伤害。
2004年,村“两委”开始进行村庄整治。村南村北划为农业生产区块,村东村西整治闲杂地建起标准厂房,村北枇杷山脚还建起了文化俱乐部,篮球场、图书室、棋牌室、戏台、健身房等设施一应俱全。村里还按照小康示范村标准,建起了现代化的农民新社区。
规划分区后,任云明一家住进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单元房,有线电视接进了客厅,电脑宽带接进了书房,还有现代化的厨房和卫生间。露天粪坑早已被小区公厕代替,猪舍全部移到枇杷山上。而陈志礼的“三合一”家庭工厂,早已和其他20家企业一起,搬到标准厂房中去了。
村支书王统德说,小稠村建起农民新社区后,村民要参加文体活动,走几步就到了文化俱乐部;有个小毛病,可以到小区医疗室去看;孩子读书,学校离家也只有10多分钟的路程;学龄前儿童也用不着再成天玩泥巴,可以在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