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沟通
3  4  
PDF 版
· 捡垃圾“捡出”
奖学金
· 美院教授曹敬钢
带儿子游学10多年
· 九旬老太袁拾贰
摆擂30天迎挑战
· 灾民新村的
团圆饭
· 网上曝光工资条的心理“曝光”
· 高先生悬赏1000元
寻找爱情信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捡垃圾“捡出”
奖学金

■本报记者 陈敢 通讯员 余海鸥 江勇兵
  每当课余的时候,总会看见一个小女孩,在校园里到处转悠,发现空罐头、可乐瓶、废纸等东西,就会捡起来,放进塑料袋。

  这个小女孩叫方欣臻,3岁时,她随打工的父母从四川宜宾来到温岭。今年14岁的她,现在是温岭市第七中学初一学生。春节前夕,捡破烂设立奖学金的方欣臻被评为2006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2月6日,记者再次采访了这位小姑娘。

  方欣臻捡垃圾,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的。

  当时,她的目的是买成语词典。一本词典要12.5元,她想过向妈妈要钱,可看到妈妈买菜为一毛钱都要讲半天价,她说不出口了。

  有一次,她看到清洁工在倒垃圾时,把塑料瓶收集起来,说能卖钱。“我突然想到,我也可以捡瓶子买词典啊。”方欣臻兴奋极了。

  从此,在租住的房屋周围,在上学的路上,在校园的角落里,人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个小女孩,一手拎着塑料袋,一手捡塑料瓶或废纸壳。

  每个塑料瓶只能卖四五分钱,便宜的才一两分。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她就把这些塑料瓶拿到学校旁边的废品回收站去卖。一个月后,方欣臻如愿买到了词典。

  “捡垃圾不仅能赚钱,还能让环境更整洁。”作为班级里的劳动委员,方欣臻决定继续利用课余时间捡垃圾。这些钱除了给自己买学习用品外,多余的就捐给班里做班费。

  几年下来,她交给班级的钱有两三百元,班主任陈林老师想出了一个点子,决定用她捐的钱奖励品学兼优的同学。“尽管只有5元8元,或是一个本子,但这是班级对他们的承认,获奖者比考了100分还高兴。”陈老师说。

  这一切,方欣臻都是瞒着父母悄悄干的。直到去年上半年的一天下午,校长打电话给她父亲,说有记者在采访她,放学要晚些回家,这时,父母才知道女儿捡垃圾设奖学金的事。

  外来民工子弟靠捡垃圾设立奖学金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方欣臻的美好心灵感动了很多人。

  去年7月5日,来台州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尹志强、曾志伟等香港明星,向她捐赠了4万元人民币,希望她能用这笔钱解决今后的学费问题。

  “班里还有比我们家更困难的同学,我想从这笔钱中拿出2万元,捐给学校设立奖学金。”在回家的路上,方欣臻向父亲提出了建议。

  第二天,方欣臻在父母的陪同下,将2万元钱捐献给了学校。校长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姐姐奖学金”。

  2月6日,记者来到温岭市第七中学时,正碰上学校举行休学仪式。

  现在的班主任李丽文老师在《中学生成长记录册》上,这样写道:“你是个爱憎分明、正直、有爱心的孩子,你能干,爱劳动,肯吃苦。你身上的优点,让同学们感动。”

  进入中学,学习任务比以前重了。方欣臻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仍然不忘在课余时间捡些垃圾。在她的影响下,许多同学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多了起来,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得到加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