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调查
3  4  
PDF 版
· 回家过年
普遍“三紧”
· 我们为什么“不敢花钱”
· 校园中的“另类童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49.7%的人担忧钱包掏空,43.9%的人抱怨时间不够用,31.2%的人为“人情”焦虑——
回家过年
普遍“三紧”

■成 梅
  近日,腾讯网新闻中心、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5000多人参与的在线调查显示,春节车票紧张是公众普遍担忧的“过年大事”之一。33.2%的人认为,买不上票,过年回不了家,那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

  事实上,买到车票只是踏上回乡之旅的第一步。调查发现,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里,公众普遍感觉还需要面对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考验”。

  钱紧——好不容易回趟家,不能太抠门

  49.7%的人担忧钱包掏空

  路费、年货、礼物、压岁钱……春节临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份不小的开销计划。“钱紧”成了本次调查中让公众最发愁的事。数据显示,49.7%的人打算衣锦还乡,他们觉得“好不容易回趟家,不能太抠门”。

  过个年到底要花多少钱?多数人认为,至少要拿出1~2个月的工资。本次调查显示,31.7%的人预计过年花费在3000元以下,49.4%的人感觉花费应该在3000元~1万元,另有11.0%的人甚至觉得,自己过年的开销会超过1万元。

  “给爸爸买了数码相机和降血脂的药材银杏丁,给妈妈买了化妆品。”正在香港读书的小雨告诉记者,目前她已经花掉了5000多元。“给父母买东西,当然要买最好的了。”

  “送礼绝对是个技术活儿!”还在为车票发愁的王旭,已经早早开始盘算给家人带什么东西了。去年春节,他给爷爷奶奶每人买了件衣服,给父母和其他亲戚每家送了一只北京烤鸭。

  和王旭一样,本次调查中,49.9%的被访者正在为节日送什么礼而发愁。70.3%的人选择了最常用的方式,直接给长辈和父母送钱。“这多省事,需要什么让他们自己去买”。不过,也有不少人觉得,“送钱是最偷懒的做法”。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告诉记者:“给父母钱他们也舍不得花,还不如干脆替他们买点营养品呢。”此外,服装鞋帽、烟酒糖茶、特色小吃等也是公众比较认同的春节礼品。

  时间紧——应酬、饭局、打麻将,还要抽时间陪陪父母

  43.9%的人抱怨时间不够用

  “春节放假7天,真正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只有两三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人在抱怨“放假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了”。本次调查显示,43.9%的人感觉整个春节过下来,时间最紧。“应酬、饭局、打麻将,再陪陪父母,7天时间一眨眼就过完了。”

  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增强,很多出外工作的人只有春节才能回家,也只有在春节才能见到以前的朋友。家在江西农村的小谢告诉记者:“小时候光走亲戚就能从初一走到十五。工作之后,每次回家只能待几天,很多小时候的玩伴儿早就失去联系了。”

  这几天,国内十余家媒体联合发出倡议:把除夕列入春节假期之内。此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腾讯网进行的一项20万人参与的民调显示,95.9%的受访者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长期以来,“节前时间太紧”是绝大多数人最切实的感受。

  有意思的是,少数不赞成除夕放假的人,理由也是“时间紧”。“现在的除夕虽说不是法定假期,但大多数单位到那天也就不用上班了。如果改成法定的,假期说不定就要减少一天,不划算。”

  人情紧——谁家都得去拜年,礼数不周落埋怨

  31.2%的人为“人情”焦虑

  “年根儿底下吵架,多半是因为回谁家。”在北京工作的小张两口子,最近就为了过年回谁家的问题频繁拌嘴。“早就说好的,一年一家轮流来。去年就是在他家过的年,今年该回我家了!现在他又要变卦!”小张一脸气愤地声讨老公。

  本次调查显示,45.5%的人表示今年“哪儿都不去,就在自己家过年”,23.3%的未婚青年选择和父母一起过年。25.7%的已婚夫妻跟随丈夫或妻子回其中一方父母家过年。

  调查中31.2%的人表示,过年时会因为“人情”感到焦虑紧张。回家过年的,所有亲戚都要拜望一遍,谁敬的酒都得喝干,这才显得懂规矩,礼数周全。不回家过年的,要给双方父母准备节日礼物,既要一碗水端平,又要显得有面子,还不能比其他儿女的孝心逊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