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调查
3  4  
PDF 版
· 回家过年
普遍“三紧”
· 我们为什么“不敢花钱”
· 校园中的“另类童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年前,是各大店家最看好的商机,每到这个时候,各种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竞相出笼。但是,今年大家是捂紧口袋,还是如商家所愿放手“潇洒”一回?我们不得而知。近日,省统计局的一份调查让商家可能高兴不起来,因为,去年存款多了,花钱的人却少了——
我们为什么“不敢花钱”
■本报记者 吴妙丽 实习生 朱馨
  在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我省,因为各种理由“不敢花钱”的人数量却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

  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去年我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73.1%,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特别是20%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更低,仅为67.6%。而与此同时,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已超万亿元,12月末达10473.5亿元,增长19.8%,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居民消费倾向直接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从目前来看,居民消费仍显不足,这不利于全省经济的平衡运行和协调发展。”省统计局的专家指出。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老百姓花钱呢?

  低收入者“没钱去多花”

  “我们算是城市贫民了。”日前在杭州拱宸桥的一个旧小区,面色苍白的林华(化名)尴尬地把记者请进四壁空空的房间。由于长期卧病,42岁的他目前从单位退养在家,在企业上班的妻子工资不高,儿子还在读初中。“我们两人收入加起来1600元左右,只能最节省地用,有吃有穿就好了。再高档点的消费想都不想。”提起医药费以及儿子将来考大学的费用,林华直发愁。

  在对我省20%的城镇低收入家庭的消费现状调研时,记者发现,这些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数的38.6%;另一方面,基本生活资料的支出价格上涨较快,如去年全省液化气、管道煤气、水价、房租、粮食、鲜菜等价格均大幅上涨。农村低收入家庭生活更为困难,据抽样调查,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到农村居民家庭的6.5%。由于收入有限,这些家庭的收入基本上都用于消费,食品开支占了最大头。

  中收入者“不敢花”

  “现在可不敢像以前那样‘潇洒’了。”40岁的杭州白领张波自打去年按揭购置了一套新房后,每月固定往银行“送”进4000多元,他开始感到有必要压缩一下自己的开支:每月少泡几次吧,每年减少一次旅游,那张昂贵的健身卡实际用途也不大,还不如自己在西湖边跑跑步、爬爬山。

  和张波一样,在某省属医院工作的陈一清夫妇俩均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庭月收入六千元,但用钱仍然节省,因为预期的支出太多。2002年他们结婚时购买了一套普通商品房,除去20%的首付外,他们在以后的20年中每个月要还近2000元;夫妻俩还得存钱为四位老人防老,并为2岁的孩子储蓄教育费用。

  省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6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还贷及利息达1114元,其中房贷同比增长2.6倍,还贷支出增长69.4%,还贷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正常消费行为。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专家戴建林认为,由于大多数人会在购房前仔细考虑,因此购房不会对吃穿等基本生活造成大的影响,但是一些用于“改善生活”的消费却会被压缩甚至取消,如购置高档电器和服装、出国旅游、餐饮消费,以及文化娱乐等,而且这样的抑制作用将持续在整个购房还贷期间,这个过程甚至会长达10余年。

  此外,教育、医疗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也增加了未来支出预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即期消费。

  高收入者“不想花”

  令人深思的是,为何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更低呢?

  “该有的差不多都有了,能让我们花钱的地方还真不多。”在杭州开了一家酒庄的私营业主陶志刚说,每天几乎10个小时都围着生意转,就是让他消费,他也没那个时间。

  “消费还不如投资呢。”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的温岭人李明告诉记者,今年的股市已经让他的资产翻了一番。

  浙江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罗卫东指出,浙江人尤其注重投资,富人是因为高额回报,普通人则大多出于强烈的保值动机。    

  省统计局的材料显示,消费环境不尽如人意也导致了居民消费倾向偏低。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带有明显的享受性、发展性,而社会为他们提供的个性化消费品种出现脱节。此外,去年油价持续高位、道路严重拥堵、停车难和费用较高,这些非收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居民对汽车、旅游等商品的消费意愿。

  “最重要的是尽快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其消费能力,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对各项不确定因素的预期。”专家们指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使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