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求学求职
3  4  
PDF 版
· 自考报名将陆续展开
127个专业供你挑选
· 嘉职院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层合作
· 让高三孩子过充实寒假
· 我自考 我选择
· 寒假
“伴读”
成新宠
· 大学生科研创新允许失败
· 考研成绩3月初公布
·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学生科研创新允许失败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引领校园创新风潮
  放寒假,当周围同学都整理行装陆续回家的时候,浙江工商大学电子专业大四学生姚利忠却整天泡在实验室里,由他主持的研究项目—— “食品重金属含量检测仪设计”,已正式成为浙江省科技厅的立项资助项目。

  像姚利忠这样获得浙江省科技厅资助的,全省有290位在校大学生,资助总经费达200万元。“没经费,我们根本不可能做这样的课题!”浙江工商大学的娄启佳对此也有同感。他“中标”的课题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分析杭州湿地景观的演变原因。“要做这个课题,我们起码需要购买三四张卫星拍摄的影像图,一张影像图就需要2800元;没有经费支持,这样的课题简直是奢望。”“雪中送炭”,是许多“新苗人才计划”科研扶持经费获得者对自己心情的概括。

  引人瞩目的是,此次有关部门并没有给这些“学术新苗”下达发表论文等相关硬性指标。“新苗人才计划”提出,项目负责人只要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汇报项目执行情况和提交总结报告就可以了。

  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浙江省科技厅、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育厅近日组织实施了“新苗人才计划”,每年在省内高等院校的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或硕士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不超过50% )中,择优选择约300个项目进行资助,每个项目的资助额度为5000元至8000元,并明确必须在项目负责人毕业离校以前完成。

  “这样做能让学生去掉‘紧箍咒’,大胆创新。”省科技厅人事处负责人说。现在绝大多数科研项目都有论文、专利、经济效益等多项硬性指标,但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培养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学术习惯,比发表几篇论文、获得几项专利更重要。

  作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的筛选专家评审组成员之一,马化龙老师说,这次学校推选的20个项目全部入围“新苗人才计划”,没有论文、专利、经济效益等硬性指标,确实给许多学生吃了“定心丸”;失败也是科研的一部分,大学生有这样一段经历,有利于他们今后真正走上科研之路。当然,没有硬性指标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在拿到科研经费后可以“碌碌无为”。马老师说,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将在期中、期末设置监督、指导机制,关注学生课题的进度。 (陈国利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