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2月12日讯 (记者 嵇哲 刘刚) 突然出台的“4月1日起完全禁止外国人在俄罗斯市场从事零售业”的法令还没完全生效,这项政策近日又被莫斯科市政府紧急叫停,这引起了在俄经营的浙商的密切关注。
政策为何实施不久又生变数?据一些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绥芬河市经商的浙江商人介绍,自“零售排外令”实施以来,俄市场状况每况愈下。大批中国商人或就地甩货,或将货物拉回国内,造成俄各地零售市场货物短缺,物价上涨,俄罗斯百姓为此意见纷纷。莫斯科市消费市场和服务司副司长斯列帕科称,莫斯科的市场状况正越来越糟,零售市场上的食品和商品价格已大幅上涨,肉类和蔬菜价格涨幅尤高。零售禁令还造成了莫斯科各市场70%以上的摊位空置。这些严重后果证明该法令并不适用。
事实上,不仅仅是莫斯科,俄罗斯各地政府都有变通政策。新西伯利亚等地方政府正在通过各种渠道从俄移民总局积极争取允许外国人经商的名额。在黑河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就允许中国人雇佣俄罗斯人卖货,每天下午两时后允许中国人过去收钱。目前,在俄浙江商人正在为两件事忙碌:一是清理前期大批的退单和退货,二是密切观察俄罗斯方面的政策变化,然后决定进退去留。
除了密切关注以外,浙商也在积极采取对策,灵活应变。记者拨通已经在家过年的东阳人卢相伟的手机时,他正在义乌考察市场。
经过这次波折,卢相伟决定调整他在俄罗斯的经商方法。以前是一次性将一季的货物发到俄罗斯,现在则改成卖完多少再发多少,这样做运输和人力成本增加了,但相对安全一点。此外,卢相伟还打算把生意重心转向国内。
有人撤走,也有人选择留守。据悉,莫斯科ACP市场里的一些实力较强的温州鞋零售商正在筹备成立一家公司,变小摊销售为公司化经营,并雇用当地人从事一线销售,以此绕过新法令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