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兰溪“文化印记”长留乡村
· 慈溪十余家民企到非洲拓市
· 大妈腰鼓队
传技到军营
· 能工巧匠登上大师殿堂
·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
· 今年浙江旅游
主打城乡牌
· 浙江省拟提拔任用省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通告
· 要闻简报
· 温岭为务工者
追回欠薪98万元
· 感动,照亮人生的旅程
· 我省举行援藏援疆干部
新春茶话会
· 今年消防将重点整治
“三合一”建筑
· 偏僻山村家家能看有线电视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感动,照亮人生的旅程
——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的故事

  一个人,在匆匆的旅途中,是怎样的感受让他停步写下一封感谢信?

  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4年来收到的感谢信已经超过1.5万封(见本报2006年9月20日8版)。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6.6岁、绝大多数在1980年后出生的姑娘。是怎样的感情让她们真诚服务,乐于奉献?

  近日,我们来到3561服务班的“大本营”——宁波汽车南站,挖掘3561服务班16朵“金花”成长背后的故事。

  “我被自己感动了,第一次体验到帮助人的快乐。也许我可以做得更好。”——李君,1982年生

  2004年的冬天,一位腰上扎着棉被、手拄拐杖的老太太,出现在汽车南站。她手上紧紧捏着一张车票,神情疑惑。

  这一幕让刚下班的汽车南站检票员李君看到了,她连忙上前向老太太询问。一看车票,是慈溪往安徽方向的,早已过了开车时间,上车地点也不在南站。老人不知何故与亲人走失,又不知如何回家。

  正是腊月,瑟瑟寒风冻得人直发抖。老太太喃喃自语:“就算死,也要死在家里!”

  李君心里一震。她迅速作出一个决定:让老太太坐火车回家!等她费尽周折把老人领到火车站,却发现当天去安徽的车票已经卖完了。

  李君买来点心,将老人安顿在火车站旁边的一个小旅馆。第二天一大早,李君向领导请了个假,买票把老人送上火车,还在她口袋里塞了40元钱。

  有些事情就像一颗种子,不知不觉在心里扎根。

  如今,李君是3561服务班中最年轻的一员。那时帮助老人的100多元钱,是她半个月的奖金。“但比起买衣服,感觉这笔钱花得太有意义了。”李君回忆说。

  每一个进入“3561”的姑娘都体验过这种快乐。

  “不想看到老人在楼梯口摔倒,不想看到他们有东西提不上车。” 35岁的乌慧娣就是抱着这么简单的想法,一次次申请加入“3561”。去年9月16日,她终于成为“3561”中年纪最大的新成员。当年11月,她收到43封感谢信,成为“月度冠军”。“每当看到旅客满意地离开车站,我的心情特别愉快。”她说。

  “3561是主动性地工作,是发自内心地工作。如果没有细心观察,就不会知道旅客的需要。”服务班的姑娘们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而每一位“3561”成员都有着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那一刻我被感动了,陌生人都会及时伸出援手,我在这个岗位上更应该尽心尽责。”——邬海维,1977年生

  去年7月的一天,10点左右,天气炎热。一位6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人,睡在候车大厅门口的平地上。老人瘦得皮包骨头,旁边放着大大小小5个编织袋。

  “您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邬海维快步上前,关切地询问。

  “我没事的。”老人说话都没有力气了。

  邬海维慢慢弄明白了,老人要去坐中巴。她一边搀扶起老人,一边拎起老人的那些“家当”。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姐姐,我们来帮你。”旁边闪出三个学生模样的小青年,你一包我一袋,迅速把行李“瓜分”了。

  从候车大厅门口到中巴车站,这200米路,邬海维心里暖洋洋的,搀着老人走得格外轻松。等她把老人送上车,叮嘱司机帮忙照看老人时,三名学生已经悄然走开了。

  “那一刻我被感动了,陌生人都会及时伸出援手,我在这个岗位上更应该尽心尽责。” 邬海维说。

  如果问“3561”的姑娘们做这么多好事的动力在哪里,他们会回答:有时候在路上走着,突然有人惊喜地叫出你的名字,这是一种动力;怀孕的妇女得到照顾,生小孩后特地送来红蛋,这是一种动力;不识字的老太太专程带来“军师”,只为写一封感谢信,这是一种动力;而有时候,别人情不自禁地加入你的行列,更是一种动力。

  去年9月,一位四川妇女哭着找到“3561”,说和丈夫走散了,没钱回打工的地方了。“3561”的姑娘们一边安慰她,一边细问原委,用救助基金帮她买了车票。这时,一位去宁海的旅客了解情况后,又塞给那位妇女20元钱。这位妇女回家后,第二天就把钱还了过来,还叮嘱她们将其中的20元钱一定要还给那位宁海旅客。

  人与人的关心是相互的。“3561”为旅客带去温暖,而旅客的每一句“谢谢”、每一封感谢信,都像一粒小小的火种,照得“3561”成员们心里暖洋洋、亮堂堂。

  “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他一直在默默地支持我。他总是在关注着我的工作,帮助我提高服务质量。”——金艳婷,1979年生

  一天站五六个小时,回到家里早已腰酸腿疼。但是金艳婷还是利用业余时间主修心理学的本科课程。

  端茶递水、扶老携幼、提送行李、答疑领路……在平常人眼中琐碎的工作蕴涵着重要的学问:如何取得旅客的信任,如何与老人沟通,如何帮助残疾人又不伤其自尊。

  身为“3561”的班长,金艳婷更有理由精益求精。她不仅攻下了英语,还学会了手语。当初,公司送她去航空公司向空姐取经,“空中小姐连微笑的尺度都是有标准的。”这点让她感受深刻。

  而她能一心扑在工作上,家人的支持是坚强的后盾。

  金艳婷的父亲也是个“老交通”。在她的印象里,父亲特别能吃苦耐劳,早晨7时半上班,他总是5时就到单位了;下午4时半下班,他却要忙到晚上6时多。直到5年前,父亲得了癌症,才不得不回家养病。

  “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他一直在默默地支持我。他总是在关注着我的工作,帮助我提高服务质量。”金艳婷说起父亲,眼角湿润了。

  每当有媒体报道3561服务班先进事迹时,父亲总会把这些剪报和资料精心收集起来;有公交路线改道,或者街上出现新的路标路牌等,他会第一时间将这些有用的信息汇编成册,方便女儿服务旅客;报纸上刊出了其他服务单位的先进经验,他会不经意地将资料送到女儿手中,鼓励她再接再厉……

  “3561”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父亲、母亲、丈夫和朋友。

  “我的丈夫在上海工作,平常孩子靠弟弟一家人照顾。”毛宇波说。

  “工作上碰到委屈,忍不住在家里流眼泪,丈夫就鼓励我。”乌慧娣说。最让她开心的是,调皮的儿子也下决心,像妈妈一样,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

  姑娘们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家境不算富裕,也没有“背景”,但她们在选择这一行时,都有着父母的期待:南站是一个老先进单位,女儿进了这样的单位,有好榜样在前头带着,放心!大有奔头。

  “平凡但不平庸。”这是网友对“3561”的评价。而人们对于“3561”的感受,正像一位旅客在留言中说的那样:从3561服务班身上,感受到的是这个城市面貌的改变和市民素质的提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