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感动温州”,改变着一座城市的气质
· 感动人物,让一座城市动容
· 感动的效应,
· 感动的力量,在这座城市扩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感动的力量,在这座城市扩张
  “此前,完全没有想到,市民关注度会如此之高。一年举办一次的决定,既是市里领导的想法,也是广大市民的呼唤。两者不谋而合,找到最好的交集点。”温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道常务副总监吴晖对记者说。他介绍说,第一届举办得非常成功,创下了历年来主题晚会的收视率最高纪录,达到3.5个百分点。今年又创下新高,收视率达到4.4个百分点。去年出版的《2005感动温州》一书以及光盘,一共1.5万套,被市民一抢而空。

  感动的力量,在温州这座城市悄然扩张。“感动”的话题,正让温州人共同寻找英雄、寻找真情、寻找大爱。事隔一年,2005感动人物的故事还在市民口中传递。

  “2005感动温州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小男孩徐建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爸爸,我一定能找到治好你病的药。”这句话,一个15岁的小男孩足足坚守了9年。为了给父亲治病,他6岁开始就上山采药,现在把中医书都翻烂了。在颁奖台上,徐建威回答主持人“苦不苦”的问题时,说了一句让许多市民如今都能背出来的话:“替父亲做事情,我不敢说辛苦。”此后,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自强自立、勇于面对困难时,就会讲述大山中这个孩子的故事。

  就在去年3月6日颁奖晚会结束的第3天,3月8日凌晨,湖北籍温州永强大酒店保安队长周大军演绎了一场与持刀歹徒搏斗而英勇牺牲的悲壮情景。“我建议周大军评选为2006年的感动温州人物。”事情出来以后,网友马上在网上发布,跟帖者如云。有网友说:“第二届感动评比,看来不办不行了。”

  “感动”这两个字,一夜之间,成为了温州人的共同话题。见义勇为的人多了、拾金不昧的人多了、奉献爱心的人多了、乐善好施的人多了,人与人之间争当平民英雄的氛围浓了。就在2006年,温州这座城市又出现了归还18万元现金的出租车车主金阿南,出现了永嘉义工群的组建者、新温州人唐善泽;出现了桑美台风中失踪的驻村指导员林红武……

  作为组委会工作人员的温州都市报记者汤琰琰说:“参与采写‘感动温州人物’系列报道,刚接到任务时,我担心老百姓推选的方式能否运行下去,怀疑推荐来的人物量能否支撑一次评选。没想到真情故事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看来,生活中不缺少感动故事与感动人物,只是缺少发现。”她还说:“现在,我挺庆幸参与了这次活动。我的心一次次被打动着、温暖着。尽管他们的事迹我已十分熟悉,但看颁奖晚会我照样几次掉下眼泪。”

  其实,整个推荐、评选、颁奖的过程,就有一串串感动之后的感动故事。

  推荐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张锡玉的,是她的隔壁邻居,也是她的房东。因为被这对母子打动,房东就免去了所有房租。推荐马站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是在桑美台风中接受过救治的一大批村民,他们对记者说:“我的命都是这些医务人员给的。他们应当成为2006感动温州十大人物。”

  本次评选中,共有400多人次向组委会推荐了100多位心目中的感动人物。在投票评选阶段,组委会组织了多渠道的投票方式,有5万多人参加了投票。仅通过温州都市报寄来信件参与投票的读者就达4500人左右。

  就在颁奖结束的那一刻,记者了解到一个新的感动细节:评上感动人物的私营企业主杨学寿,在桑美台风中用私家车转移上百名群众,自己企业却因水淹损失超过1000万元。当他看完被遗弃的小女孩与两个爷爷的故事后,主动上前承诺,他将负责小女孩的所有学习费用,直至她大学毕业。

  “去年有3万多人推荐投票,今年增加到5万多人,这意味着这项活动的关注度在大幅提高。”全程参与这项活动的温州都市报总编助理缪磊说:“越是平凡的身边英雄与真情,越是‘原生态’的,越是能打动老百姓的心。寻找身边的英雄,就是一次洗涤心灵的过程。‘感动温州’正成为这座城市和谐建设的一个重要信号、一种崭新符号。”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