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得过几次脑出血,谢延信对很多事情有些记不太清了,只是简单地回答“是”“说不好”,但他脸上始终挂着憨直的笑容,笑容里是善良和朴实。
30多年精心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傻弟弟,老谢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做人要讲良心”是他的信念。
用简单的道理过简单的生活,今年54岁的老谢简单的生活并不贫瘠。
这个家没有他就碎了
谢延信本姓刘,后改随岳父姓谢,是河南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的一名普通矿工。
邻居于乃秀回想老谢照顾岳父的情景:夏天把老人背到屋外阴凉里,透透气,再背回家里。到冬天背到太阳地里晒晒太阳,再背回屋里。“就是自己的亲儿也不会这么整天背来背去。”
岳父瘫痪在床近18年、照顾岳母和傻内弟30多年,老谢承担的辛苦比邻居们看到的要多得多。
33年前,新婚一年的妻子谢兰娥生下女儿40天后,患产后风。当时并不完备的医疗卫生条件无法挽救妻子的生命。作为长女,妻子临终前将自己的父母和弟弟托付给了谢延信。
岳父一家的情况并不乐观:岳母因患有肺气肿等疾病,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唯一的内弟先天呆傻,生活难以自理,只有岳父一人在300多里之外的焦作煤矿上班。再加上襁褓里的女儿,照顾这一家的担子有多重可想而知。
为使老人放心,谢延信把自己的姓从刘改成了谢。
改姓只是第一步,更难的事情在后面。
1979年,岳父突然中风住了院。谢延信尽心尽力照顾岳父,其他病人的陪护还有个替换,而谢延信只能一个人顶着。晚上就睡在病房冰冷的水泥地上。
现在说起这些,岳母冯季花眼里噙满了泪水,“寒冬腊月,亮儿一个人天天晚上躺在病房的凉地上,一躺就是三个月啊。”
岳父的命保住了,但从此要与床为伴。以前,尽管自己难,可还有岳父帮着支撑;现在,这根柱子也倒了!家里四个人的生活都需要他照顾,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老谢一人身上。
老谢狠下心把刚5岁的女儿送到老家让老母亲和哥哥照顾。
老家的母亲不忍心看着20多岁的儿子就这样过,让老谢的三哥劝他回老家,“去把亮儿叫回来吧,他不能总是这样,以后总得再娶个媳妇。”
三哥刘延胜说:“我那时到了城里找到俺弟住的地方,看到他们住在离公共厕所不远的破屋,我就落泪了,就是俺在家里种地日子也比那好过呢。”
老谢没跟三哥回去。“哥,你也看到了,我要回去了这里谁管?人得有良心,我要回去了就太没良心。”谢延信的话让三哥无言回答。
岳父瘫卧在床,四肢僵直,遵照医生的建议,谢延信每天都要为他活动活动四肢。刚开始,老人疼得受不了,就会骂谢延信。谢延信总是笑着说:“爹,你看你说的像个啥?”
在老谢的精心照顾下,四个多月后岳父竟然能在院子里扶着凳子挪步了。谢延信牢记医生交代的话,给老人常翻身,抹爽身粉。每天都把老人背出来,晒几小时太阳。
1996年8月,岳父走了。谢延信跟岳父说:“爹恁放心,只要俺自己有饭吃,就不会让俺娘和彦妞(内弟)饿着。”
岳父放心地走了,82岁的岳母身体也硬朗,而老谢的身体却每况愈下。谢延信患了严重的高血压病,为了省钱,听说醋泡花生能降血压,他连吃了13年,直到2003年因脑出血才不得不住院抢救。
贫穷的父亲也富有
老谢说自己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女儿刘变英。说到女儿几乎失明的右眼,始终乐呵呵的老谢沉默了……
不论贫穷与富有,世界上所有父母对儿女的感情都是一样的。为了照顾岳父,谢延信把5岁的女儿留在老家。不是狠心,是他实在没有办法。
在变英的记忆中,16岁之前她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变英16岁那年春节前,父亲回家办事。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向父亲要钱,想和姐妹们去乡里玩,父亲从口袋中掏出了5元钱。
16岁正是姑娘们爱美的花季。同去的姐妹们有的买过节的新衣服,有的去买各种化妆品,而变英手中攥出汗的5元钱,什么也不敢买,最后花2元钱买了一盒胭脂。
回到家里,父亲很生气。她也是第一次看见父亲生气。吃过饭后,父亲把她叫到跟前说:“妮,咱不能跟别人比,钱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能花。”
变英18岁那年,一群孩子晚上在村里玩耍,一块石头正砸在变英的右眼上,天黑也找不到是谁打伤的。母亲谢粉香(继母)带着她连夜去乡里检查,医生说,眼伤得太重,必须到大医院治疗。第二天,在焦作矿务局五官医院检查,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
老谢对医生说没带够钱,明天再来办住院手续。
晚上,回到家里,常挂在老谢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吃过饭,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变英在外面听得见,父亲在里面一声声的长吁短叹。在变英的记忆中,再难再苦,父亲都是含笑面对,这一次,他真的太难了。
第二天,父亲送变英回家。临上车时,父亲突然问她一句:“妮,你恨我吗?”变英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就是因为这住院押金,使变英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至今变英的右眼几乎失明。
在焦作,吃着父亲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饭菜,看着矿上送给父亲的家具,感受着一老、一瘫、一傻同室生活的窘境,变英说:“我知道父亲不是不想给我治,他是实在拿不出这几千元的住院押金!”
从这之后,变英开始理解了父亲。如今她已做了母亲,也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衷。
“他太难了,自己没享过什么福。”刘变英说到父亲眼眶就红了。
新华社记者 姜雪丽 古文洪
(据新华社郑州2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