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三位民工诗人放飞文学梦想
· 一张珍藏了
半个世纪的照片
· 曹月芬:
打工妹的“诗歌姻缘”
· 陈永安: 修自行车的民工诗人
· 徐晟:把诗情融入打工生活
· 拿起笔,
写出你打工生活中的
感人故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徐晟:把诗情融入打工生活
  【人物素描】徐晟,原名徐群,1963年出生,桐庐县梅蓉村人。自幼喜爱文学,初中毕业就开始写诗歌和民间故事。后来外出打工,先后做过钳工、外贸、建筑装饰工。徐晟把工作融入诗意,把诗情化为生活,创作了诗作数百首,曾先后在《诗歌报》、《诗刊》、《浙江日报》等刊物发表作品,并已出版诗集《晨和夜的节拍》,另一部汇集200多首作品的诗集和他的第一部小说也即将面世。

  【幕后故事】严冬的下午,记者一路辗转,终于在杭州城西古墩路尽头的一个装饰车间找到了打工诗人徐晟。刚一见面,他就把一个自己创意写作的宣传册递给我们,翻开首页,一首诗便映入眼帘:

  某一天 你和我相识/握手间 你告诉我/ 你想拥有一个梦想的空间/或简约大方 现代时尚/ 或梦幻童话 粉色情节……

  字里行间,显示出主人飘逸洒脱、温文尔雅的诗人气质。由于对诗歌的热爱,使得徐晟的建筑装饰设计也具有了浓厚的诗歌色彩。

  “写诗是一种心情,诗就是感情,从某一个意义上而言,每个人都是诗人。”记者面前,徐晟的一席精彩表白,让记者对眼前的民工诗人多了几分敬佩。记者得知,徐晟中学毕业后就学起了钳工,后来他从家乡来到杭州,先在一家广告公司打工,后又做起了建筑装饰。奔波流浪的打工生活,徐晟在无数个深夜写下了诗作。虽然打工很艰苦,但徐晟本人却很有情调。漂泊的日子,他写下了很多富有情趣的诗歌。如《到月亮中去》:“夏天/没有风/湖面像镜子/湖岸停泊的小船似睡熟的孩子/缠绵的柳树/她那低帘的样子/直想着往水中去……”不仅如此,他还把诗歌的灵动注入设计理念,既强调现代时尚美,也注重传统的古典美,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徐晟说:“有生命的设计才是真正美的东西。”他把这种工作感悟写进他的诗里:“看你——手中画满童心的伞/竟在激烈的风雨中撑起/我以为/春天无须装饰/谁知道/远和近/你都把春天点缀/哦!我发现了/生命才是世上最靓丽的风景。”白天,他忙着搞建筑装饰,晚上,他带着一身疲惫回家。每到后半夜,当心情沉淀下来,他就奋笔疾书,写好了反复吟读,斟酌字句反复修改,往往忙到凌晨三四点。按照他的体会,诗歌不仅能提升人的涵养,而且对建筑设计工作也有非同一般的启迪意义。

  在隆隆作响的施工现场,徐晟还给记者看了两叠厚厚的书稿,一叠是诗,一叠是小说。那叠诗稿足足有250余首诗,另一叠尚未完稿的是小说,名叫《淡漠的底片》,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和读者见面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