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金波) 生活品质之城——今年年初,杭州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整体形象品牌的城市。城市品牌的提出,为杭州市未来5年提升综合竞争力指明了路径。
杭州市委主要领导表示,今后5年是杭州从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迈进的关键时期,但杭州能否真正进入发达城市的门槛,不是由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说了算,关键看杭州的广大市民是否真正享受发达城市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是否拥有相应的幸福感、满意度。这一城市品牌的凝炼不仅是两千多群众和几十位专家历经数月集中智慧的结果,更是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5年实践的总结。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2002年至2006年,杭州全市生产总值由1568亿元增至344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3029美元增至6500美元,5年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城市水平;财政收入由143亿元增至624亿元,5年增长3.4倍。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有赖于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统筹推进。西湖、西溪湿地、运河三大综合保护工程硕果累累,“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多个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和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全面完成。“交通西进”、“乡村通达”等工程使杭州形成了市域1小时半交通圈,实现“县县通高速”。杭州城市发展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城市化率达62.1%。同时,为农民办的“九件实事”全面完成,67万农民饮用水条件得到改善,75万农民接受培训。“城中村”改造和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得到加强。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离不开社会事业的进步。杭州大剧院和西湖、运河、江南水乡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中国国际动漫节和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为杭州人增添乐趣。杭州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免收杂费,17万困难家庭中小学生获得教育资助,2006年共有12万名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州接受义务教育。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离不开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杭州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该市持续破解群众关心的七大问题,以“春风行动”为载体的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46%。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镇覆盖率100%,参合率94.8%,居全省第一。5年内主城区新开工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使32400户居民乔迁。杭州还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据了解,杭州市着力塑造的“生活品质之城”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五大方面的生活品质提升,而今后5年,杭州市将围绕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在5个领域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