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节还未到,“暖冬”已成为冬日里大江南北妇孺皆知颇为流行的词汇。
有关气象专家表示,受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虽然目前还未“出九”,但这个冬季必定又是一个“暖冬”。
下场大雪成了我们的奢望
据有关气象专家介绍,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冬天大部分时间的平均气温比多年气温平均值偏高0.5℃以上,就可以定义为“暖冬”。
在“暖冬”气候中,气流难以驱动冷空气大举南下,致使一个地区处在干燥而温暖的暖气团的控制之下,天空晴朗少云,光照充足,大气透明度较好,太阳辐射升温效果异常显著,气温也就居高不下。同时,人类活动影响也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直接因素,人类过度使用煤、石油等能源,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直线上升,工业温室气体也大量排放,造成了气候变暖。
“你们那里下雪没有?孩子放假想去北方感受冰雪带来的欢乐。”2月初,北京的宋女士就接到大学同学从重庆打来的电话。听到准备到北京过年的好友的询问,宋女士一边盛情相邀,一边又“抱歉”地解释:“北京整个冬天才下了一场雪,勉勉强强算中雪吧,现在公园里的冰面都逐渐化了,滑雪场雪量也不多。‘数九寒天下大雪’成了我们北京人的一种奢望!”
菜价便宜了 大雾天多了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监测结果表明,近两周,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晴好天气,对食用农产品生产、运输构成利好,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持续回落,40种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价格下降的有23种,占57.5%,其中包括粮食、蔬菜、水产品等。
有关农业专家表示,“暖冬”有利于大棚蔬菜的长势,提高果类蔬菜的坐果率,从而丰富冬季里百姓的菜篮子,保障蔬菜的上市量,平抑菜价。
“最近,菜价、水产品是便宜了点儿,可能是天暖和了。”北京的李大妈说。“但这个冬天北京时不时灰蒙蒙的,我看天气预报说,那叫霾,出门还真受影响。” 不仅是北京,这个冬天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受到“暖冬”影响,有的地方新年前后曾接连出现大雾天气,造成高速公路交通遇阻,机场航班延误。
今年冬天感冒多了
人们在享受冬日阳光的同时,似乎忘记了“暖冬”里也存在着疾病隐患。暖冬使得各种病菌、病毒活跃,病虫害滋生蔓延。蚊子、跳蚤、老鼠等有害动物减少了被冻死的几率。这些传染病载体的数量大增,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有关医学专家表示,“暖冬”会使空气中水分减少,人们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细菌、病毒容易繁衍。
“今年冬天空气特别干燥,我们家里的加湿器经常开着,还是觉得干。”北京的张先生说,“我总是口干舌燥,感冒还比往年多了。” 有关医学专家表示,“暖冬”对健康弊大于利,“暖冬”会使空气干燥导致咽喉疼痛、口干舌燥、皮肤瘙痒等症状,会降低呼吸系统的防疫功能。如果人们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度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会增大。
北京朝阳医院的医生特别提醒,“春捂秋冻”,人们还是需要防寒保暖,不要被温暖的天气麻痹了,以防止突然降温不能适应,反倒容易患病。
谷物产量面临下降趋势
偏暖的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十分明显。今年12月份以来,江苏省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引发植物反季节开花,南京市一些区域的桂花在严冬开放。
一些专家认为,如不考虑改良品种等技术因素,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21世纪后半期,我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牧业方面,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化趋势,使半干旱地区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草原界限可能扩大,高山草地面积减少,草原承载力和载畜量的分布格局会发生较大变化。
(本报综合新华社2月6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