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卡翁达的第一次见面非常短暂,那是在1967年6月,卡翁达总统首次访问中国。当时,我作为外交学院的一名学员,在钓鱼台国宾馆门口参加欢迎仪式。卡翁达总统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乘坐敞篷汽车,从我们眼前驶过。
我一边和旁边的人一起热烈欢迎,一边仔细打量起这位非洲总统。他高高的个子,大约1.8米,身材非常魁梧,皮肤黝黑,热情地向我们招手。一会儿,他乘坐的车缓缓开进钓鱼台。
访问期间,卡翁达总统提出希望中国政府援建坦赞铁路的请求,毛主席当即拍板。
1991年底,卡翁达及其“联合民族独立党”在大选中失利,成为反对党。政府准备重组领导班子。
1992年9月,在卢萨卡郊区召开的第二次特别代表大会上,选举出了新的领导人,卡翁达辞去了任职达34年的党主席职务。徐次农参赞代表中国大使馆应邀与会,我作为陪同出席了会议。
中午,在会场附近的一片树林里,举行了一个小型自助餐招待会。参加者很少,只有卡翁达、新领导班子成员和少数外交官。我和徐参赞就站在卡翁达面前。在当时的气氛下,大家都没说什么,十分安静。
1995年6月,卡翁达为参加1996年大选,举行全国党代表大会,重新担任“联合民族独立党”主席。当时,中国大使馆受到邀请,我陪同陈占福临时代办前往出席。
到了会场,我们发现空无一人,原来他们都聚集在赞比亚大学的操场上。卡翁达站在敞篷汽车里,车子徐徐行驶,他频频向两侧的支持者挥手致意。当时,我看着眼前这位年过7旬的长者,依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赢得大选的决心,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看见卡翁达。
后来,赞比亚议会在大选前夕通过一个宪法修正案,增加了“总统候选人的父母必须是赞比亚人”的条款,称卡翁达的父母来自马拉维,没有为他申请赞比亚国籍,取消了他的总统候选人资格。卡翁达历尽艰辛,谋求东山再起,但未能如愿。2000年4月,他退出了政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