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要文
3  4  
PDF 版
· 关于浙江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2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关于浙江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07年1月29日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06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建设等战略部署,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顺利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继续增强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达15649亿元,增长13.6%,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作用比较均衡。投资平稳适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消费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4.1%,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出口增长稳中略降,外贸出口增长31.4%,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全省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374亿元,增长19.9%。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0.2万人,对1441万名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进行免费体检,累计完成852个示范村、8236个整治村的建设任务,“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的覆盖面分别达92.3%和96.3%,解决了农村17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7.5万,完成农村公路路基路面建设改造12000公里,实现全省农村“户户通电”。大力推进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异地脱贫,全省异地脱贫6.5万人。

  (二)经济效益和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

  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29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5.3%。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全省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3772.2亿元,比上年多增1631.3亿元。

  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稳中有升,全年利润总额达1325亿元,增长23.4%。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利润均增长30%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5元,实际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实际增长9.3%。

  (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加快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88万亩,粮食总产量176.8亿斤,均超过计划目标。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9547家,带动农户707.3万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43家。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加快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建设。全省共有14家国家级开发区、103家省级开发区(园区)通过国家设立审核并予公告。镇海炼化年产100万吨乙烯等重大工业项目获国家批准并开工建设。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开工1046项,当年完成投资724亿元。组织实施以软件、数字电视、工业自动化、生物技术等专项为重点的105个国家和省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全省财政科技支出54.3亿元,增长21.7%。启动建设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等3个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现代纺织技术装备等13个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组织实施24个重大科技专项和585个重点项目。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28家。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3%和28.3%。

  服务业发展水平有所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1%,高于生产总值增幅1.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0.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商贸、旅游、金融、通信、文化传媒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强

  “五大百亿”工程投资计划超额完成。全年完成“五大百亿”工程投资89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五大百亿”工程四年累计完成投资3140亿元。基础设施、信息化、科教文卫体、生态环境、帮扶致富等建设工程均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06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增统调发电装机容量789万千瓦,创历史最高水平,提前一年完成本届政府提出的电力装机容量比2002年翻一番、缺电情况基本缓解的目标;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6公里;新增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7个。全年加固小(二)型以上水库204座。

  (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继续推进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推动审批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改革继续深化。积极稳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推进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积极开展要素资源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研究和试点。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68.9%和40.1%,高于全省出口平均增幅37.5和8.7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8.9亿美元;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99个,比上年增加239个。“走出去”发展迈出新步伐,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425家。

  (六)和谐社会建设力度继续加大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1%,比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全省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资金244亿元,增长21.8%。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87.6万、91万、59.7万、151万人。62.9万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全省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2902万人。

  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制定实施节能降耗政策,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机制,全面开展“工业节能降耗年”活动,启动“十百千节能行动计划”。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55万吨,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5000吨,县城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58%和80%。预计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1%和3.4%。

  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全省教育、卫生事业支出分别增长16.2%、28.8%。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210亿元,增长28.6%,相当于生产总值的1.34%,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全省普通高考录取率7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6%,初中升高中比例94%。全省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计划生育率达94%以上。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继续加快发展。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二是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四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密切关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7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

  对2007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

  全省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0%以上。近几年,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所加强,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不断缓解,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将有利于我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的目标是有基础的。同时,为了引导各方面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转到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宜安排过高。把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安排为10%以上,充分体现了“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新的发展要求,既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把质量和效益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根据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的预期目标,三次产业增长的预期目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

  为了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加快发展,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做到有保有压,实施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重点工业项目,继续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优势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软件外包、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等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旅游、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水平。

  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全省全社会研究和开发投入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全面贯彻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完善和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大力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积极实施“品牌大省”战略,制定和落实“双千品牌培育创建工程”有关措施。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958”技术赶超计划。

  (二)关于三大需求增长的预期目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0%。今年影响投资稳定适度增长的因素仍然比较多,建设用地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政策处理难度加大,项目审核更为规范,前期工作要求更高;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峰期基本过去,房地产投资仍将处于调整期,这些都给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较大难度。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稳步推进,我省投资增长仍有较大空间,而且要保持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必须保持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大致相当的水平。我省投资由高位增长回落到平稳增长,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是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明显成效,是适应浙江发展阶段变化的理性回归,但我们也要防止投资进一步回落,要在调整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上,努力保持投资的适度稳定增长。

  投资工作方面,将努力通过优化存量、调整增量来改善投资结构。精心组织实施“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前期推进和实施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着力抓好优化发展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的投资项目,全面完成“五大百亿”工程本届政府建设目标,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双千工程”、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项目的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政府投资将进一步向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倾斜。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实际增长12%以上。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有所增强。但农民增收难、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也将制约消费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扩大消费需求方面,将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建设,改善居民支出预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积极推进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销售服务网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合理引导住房、汽车等消费,扩大文化、教育、旅游等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5%以上。今年外贸出口受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贸易壁垒增多以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将会有所回落。但我省出口企业应对能力较强,竞争优势仍然比较明显,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而且要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外贸出口应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扩大外贸出口方面,将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农产品出口,大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出口。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做好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服务工作。鼓励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三)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控制在3%以内。全国粮食连续三年丰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将抑制价格上涨。但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潜在因素仍然存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下游产品的传导效应会进一步释放;部分公用事业价格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因改革的推进会有一定幅度的上调,环境治理成本、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及社会保障力度加大也将推动部分产品价格上涨。

  价格调控工作方面,将进一步健全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完善调控手段。加强农资价格监管,规范农村基层组织的价格和收费行为,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进一步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补偿要求的价格形成机制和配套措施。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

  (四)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实际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实际增长6%。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城乡居民增收方面,将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切实落实最低工资制度,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完善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税收、价格、补贴等政策,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各类实用的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关于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4%。以内。今年全省计划出生数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出生49.5万人,跨省流入人口出生5.5万人,据此推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目标控制在5.04%。以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0万人。今年被征地农民、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但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特别是将认真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农村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以及服务业在增加就业中的作用,努力保持全省就业人数的稳定增加。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6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6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加250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将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健全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转移办法,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面向城镇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进以农民工为重点的工伤保险参保工作。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额度,积极推行大病住院统筹为主,兼顾小病门诊统筹的保障模式,不断扩大受益面。探索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等救助制度和政策,逐步提高救助和保障水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六)关于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目标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去年各地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步伐加快,全省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但是一些企业对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改造力度还不够大,有些技改项目见效也有个过程,要完成今年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还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围绕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将继续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年”活动,继续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和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组织实施重大节能减排技术专项,引导和鼓励用能排污单位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治理进度,确保达标排放。进一步加大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力度,通过改进发电调度方式、调整小火电上网电价以及“上大压小”等措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快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八大水系的污染控制和整治工作,不断完善流域排污总量控制实施机制,加强污水治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全面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公报和评价考核制度。

  为实现2007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我们将全面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强规划的统筹协调和管理,认真组织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推进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改革。

  二是深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改革。建立水、电、气等能源、资源使用差别化价格、阶梯式价格调节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水、电、气价格政策。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推进工业用地的市场化配置改革。

  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建立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调节机制,研究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

  四是深化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推进公平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研究扶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完善重大疫病防控运行机制。研究健全民间组织、社会组织监管机制。

  五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研究完善村企合作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实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推进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创新,制定和完善中心镇培育政策。

  三、2007年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2007年是“五大百亿”工程实施的最后一年,计划投资625亿元,初步考虑安排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项目125项,计划投资830亿元,建成投产55项。

  (一)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能源项目。建成浙能兰溪电厂、桐柏抽水蓄能电站、镇海电厂油改气、萧山电厂天然气发电工程等项目,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50万千瓦左右;加快北仑电厂三期、国华宁海电厂二期、台州电厂五期等项目建设。加快舟山大陆联网、温东变、玉环电厂二期送出工程等重点电网项目的实施,新增220千伏以上变电容量80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940公里。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推进风电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力度。

  交通项目。建成申嘉湖高速公路嘉兴和湖州段、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北接线、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西线等项目;建成通村公路路基路面7000公里,大力开展已建成通村公路的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温福、甬台温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黄衢南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舟山煤炭中转码头、杭甬运河、温州状元岙深水泊位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萧山国际机场二期。

  水利项目。继续加快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到农村的受益人口新增100万,解决1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固小(二)型以上水库200座。

  (二)先进制造业及信息化项目建设

  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快镇海炼化年产100万吨乙烯工程等一批重化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重大关键及成套设备等具有特色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技术装备的发展。大力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推进一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山海协作重大工业项目的前期和实施。

  信息化项目。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加快人口、企业、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共享,推进财政税收、环境保护、防台抗洪等关键业务系统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工程、地震监测台网、无线电监测工程等项目建设,促进社会事业信息化。积极推进数字社区建设,推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三)科教文卫体项目建设

  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建设和完善科技文献、大型科学仪器等一批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启动建设汽摩配、绿色化工等一批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培育4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研发中心、3家以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以上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培育和引进一批自主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同行前列的重点科研机构,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5家以上。

  文教卫体项目。加快浙江美术馆、温州大剧院等项目建设。基本建成杭州、宁波、温州省级高教园区,加快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全省各级疾控中心建设,建成省疾控中心等项目。推进省体育运动训练基地的建设。

  (四)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项目建设

  节能降耗和生态保护项目。推进工业和生活锅炉及系统、电力行业等十大节能工程,组织实施百项左右的节能技术推广、技术攻关等重大项目,抓好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计划全年封山育(护)林2850万亩,人工造林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1000个示范村和1万个整治村的建设任务。

  城市污染物处理项目。建成浙江春南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东阳横店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金华婺城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等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台州椒江沙北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湖州、丽水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等项目。全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50万吨,新增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000吨。

  (五)帮扶致富项目建设

  欠发达地区及海岛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台金等高速公路。争取建成衢常铁路。加快滩坑水电站建设步伐。加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金塘大桥、洞头半岛工程建设进程。大力扶持库区和高山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困难群众下山异地脱贫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异地脱贫5万人以上。

  山海协作工程。争取签约合作项目300个,项目资金到位30亿元,新增劳务合作人数3万人。加快舟山嵊泗、普陀六横、台州玉环等海水淡化工程和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

  今年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项目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加强协调配合,创新管理方式,依法依规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加强重点项目质量和安全检查,提高重点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水平。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