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强化社会监督与群众监督
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 新年礼物送到工地
· 我省首批农民大学生
寒假返乡推广农业技术
· 525种食品纳入市场准入管理
· “黑车”冲击宁波客运市场秩序
· 充分调动非公经济人士的积极性创造性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力量
· 西溪开建国家级湿地博物馆
· “免费西湖”何以增收百亿元
· 浙江建筑业产值连续5年全国第一
· 义乌农民工遭遇欠薪可打“110”
· 绍兴再降公积金贷款“门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免费西湖”何以增收百亿元
张放红
  对于不少事物的发展来说,五年是一个很好的考量时间段。“免费西湖”至今已五年。近日,来自一份权威的调查报告显示,西湖免费开放让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在免费中赚钱,在赞扬声中挣钞票,“管西湖的人”有见识、有智慧、有魄力!

  一个城市要想吸引更多的旅游者,需要在景点之外做文章,需要把城市本身变成吸引游客的根源,让旅游者在欣赏风景之余,能够方便地、全面地感受城市的历史脉络和生活图景。“免费西湖”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在破除障碍、减少限制,把杭州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从一个单一的景点扩大到整个城市,或者说把杭州建设成一个没有围墙、不设门票的“大景区”。

  他们不争一时之利,不抢一时之功,“风物长宜放眼量”,谋划的却是长远与大局。早从2002年起西湖环湖公园景点就开始实行免费开放。这样做,景区管理部门虽然每年因此会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然而赢得的却是整体综合效益的提高,带动的是西湖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不仅抵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也理顺了景区管理养护单位与政府、企业、游客间的利益关系。在“取”和“予”的利益平衡上,达到了更高一层的境界——真正懂得“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真谛,由“放水养鱼”而不是“竭泽而渔”来获得更好、更大的收成。

  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聚宝盆,一方面提高景区的美誉度,不惜重金和手段,借助名人拼命吆喝,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另一方面对门票非常感“兴趣”,以“涨”来挖掘财源。但是,门票价格上去了,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却下降了。而“免费门票”则能聚集人气,不仅带来了游客流,随之而来的是消费流带动的财富流。从“免费西湖”的经营理念看,发展旅游业不能仅盯着“门票经济”不放,应从旅游经营体制、服务内涵等方面下功夫,放弃局部利益方能收获全局。因为门票居高不下,人为地增加“门槛”,则难以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西湖,是杭州的骄傲。“免费西湖”其实就是还湖于民、还景于民,这是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门票经济”在乎的是眼前的既得利益,这是一种缺乏战略眼光的行为。旅游是一种载体,被依附着众多的商机,旅游的魅力就在于让游客在快乐中消费。

  “免费西湖”是成功的,对于中国旅游业产生的影响将是深远和积极的。从西湖免费开放游览到开发社会资源作为旅游产品,杭州的一系列做法,不仅增加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也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经济收益;不仅显示了宽广的胸怀,也体现了精明的策略。在这种策略背后,既有对游客和市民的人文关怀,也包括对经济规律的科学遵循。而这一切,不妨称之为“西湖经验”,是值得其他城市管理者学习与借鉴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